齐白石篆刻好在哪里(齐白石的篆刻石料)
导语:齐白石篆刻好在哪
一、 融笔法与刀法, 独具一格。
齐白石的笔法特点是, 多把《祀三公山碑》 等篆书变化为较易辨识的简体篆书。齐白石曾说:“吾人欲致力刻印, 首宜临摹古代文字, 然后弃去帖本, 自行书写, 帖本上所有者, 故能一挥面就, 然帖本所无者, 亦需信手写出, 如此用功, 始能挥洒自如, 不然必为帖本所限矣。至每科钟鼎文字, 若原文只有两字,则此一印章, 即无法篆刻, 故所刻为钟鼎文中而出, 此种创造古字, 乃有价值。”
齐白石首先把“篆” 变立足于赵之谦曾深下苦工的《祀三公山碑》 , 是他篆刻艺术的一大转变, 并以此为基本笔法, 仔细研究《天发神谶碑》 , 两碑风格相互融合, 形成自己笔意遒劲、 疏密自然、 巧中见拙的笔法特点。齐白石曾说:“我刻印, 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 刻印, 一刀下去, 绝不回刀。” 他将传统“横动刀法” 发展纵横自如, 用到如用笔, 与木工雕花的刀法相通。齐白石用刀, 方向只有两个, 刻阴文印和科阳文印刀法相同, 如同写字, 横向自左及右, 竖向自上而下。
齐白石主张篆刻要脱离“摹” 、 “作” 、 “削” , 才能篆刻出意趣自然, 篆法古雅的艺术作品。所以, 齐白石的刀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传统“横动刀法” 运用的淋漓尽致, 挥洒自如。齐白石用刀主要是单刀, 偶尔做必要的補刀, 作品中充满“快” 、 “恨” 、“准” , 因而可以显现其刀法的独创性。
二、 统一章法、 字法, 开拓创新。
其一:拉直曲线, 齐白石常将文字的某些圆转笔画拉成直线, 使字在结构上呈现较方正、 较简练且彰显阳刚之气。
其二:增减笔划, 在汉印中, 增添笔画也常有出现, 而齐白石常用减法, 有时为了 是印面的平衡偶尔用增法。如“寄萍吟屋” 一印中的“屋” 字, 删除了 “土” , 因而避免了 横面多;而在“白石”一印中的“石” 字, 则增加了 两笔, 使整个印面趋于协调。
其三:借用隶法, 齐白石的很多篆刻作品中都借用隶书的笔法, 更显示出作品中的古朴、 凝重意味。
其四:反字刻印, 齐白石为了追求印面的简化, 经常会改造一些字的篆法, 但对于反字, 则是因印文章法需要的时候才使用, 如“人长寿” 一印的“长” 字。
其五:象形字刻印, 齐白石为了 使印面呈现出鲜活生动的样貌,偶尔会把某些文字或某些部首加以象形文字形象化。齐白石在篆刻的基础上, 练好书法, 以求篆法组织的严谨、 美貌和统一, 再打破传统, 开拓创新, 使字有古人笔意, 师法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 使篆刻作品具有古意又不乏创新。
三、 继承前人传统, 不为所困。
齐白石常说:“刻印者, 须天气浑成, 别开蹊径, 方不失古代名碑之遗模。” 齐白石不仅仅向许多篆刻前辈求教, 并虚心钻研、 追摹历代名家印谱, 但齐白石并不是一味的继承传统, 而又能从传统中出来, 融会贯通, 创立属于自己风格的齐氏印风。
齐白石在篆刻艺术上最突出的地方, 就是紧跟时代, 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基础和创作本源, 用心观察时代和现实事物。这一点不仅仅在齐白石篆刻艺术上能够体现出来, 而且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也有所呈现, 这也是优秀艺术家的优良传统。
齐白石在篆刻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 至今广泛影响着现当代的中国篆刻界。齐白石的篆刻, 是一种艺术创造, 他刀下所刻出来的线条造型, 原来就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奥秘, 刻印的人总会涉猎过这样的刀法效果, 但事实上, 又无法和其一样, 都能做到充实结构的本领, 突然学的单薄、 乏味而已。
齐白石这种不加雕饰、 一任自然的线条造型, 讲呼应也有所避就, 时加併边, 加上他惊人的腕力, 治成一方放朴茂、 蕴藉的, 即有渊懿韵趣的印章, 形成了 强烈对称的法则, 给中国篆刻艺术平添了 新的风格。
总而言之,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 充满平民意识与朴实健康的审美情调。他把毕生的精力、 情感都投入到艺术创造中, 在他的篆刻作品之中, 能让人感受到一股自然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