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误区有哪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误区是什么)
导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误区
小学课堂提问,是实实在在的课堂现象,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在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有效课堂效果。但有些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长时间思考,去深刻反思,去系统研究。现就侧重分析课堂提问所存在的误区。
1.低水平提问频繁,重量轻质
目前,部分教师倾向于滥用低水平提问,并频繁使用低水平提问。上课时,只局限于课本文字,提问只是对课文信息的重复和意思的再现,面面俱到,“满堂问,满堂灌”。例如,一位教师在上《郑和远航》读到“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腾咆哮”时,提出了问题:“这是什么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什么比着什么?”,“有什么作用?”,“课文里还有这样的句子吗”,“你有没有从课文里找到?”等等,一连串用了9个问题,且大都是“是什么、行不行、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占用了课堂8分钟时间,几乎没有质量。过分简单的问题反复提出,导致学生散漫松懈情绪的产生,消弭了课堂宝贵时间,淹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没有重视提问的质量,课堂上推理性提问,特别是创造性提问的缺失,压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不利于教学的深度拓展。
2.目标指向模糊,重表轻里
课堂提问目标的清晰程度,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回答、回答所达到的水平及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和课程教学目标有明晰的联系,不能拐弯抹角,夸大其“问”。在课堂提问中,有些教师对所提的问题,常常用笼统、抽象、概念化的语言,问题目标把握不准,问题语言表述不明,导致学生认识不清,理解困难,胡乱回答。有些教师一连串,学生跟不上步伐摸不着头脑,找不出核心问题,也会使回答模糊。
3.形式单调乏味,重教师轻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自觉地认为课堂提问是教师了特权,教师设计课堂提问只考虑到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目标,按部就班写在教案里。授课时照本宣科,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的流程模式反复进行,就像颁发“圣旨”一般,缺少教师或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课堂提问,虽然课堂秩序良好,学生回答整齐划一,但严重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客观认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学生认为上课就是等待回答问题,单调乏味,从而影响到课堂提问效果的发挥。学生盲目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胆略,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惯性。
教师要提升提问的品质,明确提问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用丰富新颖的提问来实现语文教学素养。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