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哲学定义(感性的解释)
导语:哲学词汇:感性的含义(以笛卡尔的哲学来说)
感性功能的分析:从日常的认识过程来分析,诸如直接的感受,像开水的滚烫、食物的香味、岩石的坚硬,坚硬、香味、烫这些都是直接的感受,它们由直接的触摸、嗅觉所获得,这些感觉和我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感觉由在场的事物刺激感知形成印象,是我的观念的来源,是对烤肉、开水、石头的印象。因为我自身并不产生这些感觉,即使是在睡梦中、幻想中也不会——但这样的状态并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因此观念中这些独特感受的来源可以说是有可能包含了物体的存在,即因此可以推论出广延物体的存在,广延、硬度的物体的存在与思维这种实体的存在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唯心主义”式的判断物体客观存在的方法之一,这种界限——来自实体的无可替代的感觉和感知的区分是认知功能与物体的区分标志之一,也是主体与客体的区分的界限。
印象既然来自于外界,而这样的判断实际上也假设了“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因此人的观念来自于外界。这种方法也被用于推断上帝的存在。仅仅就感性的功能来说,直接的印象属于感性的功能所带来的,感性将这些印象作为物体的属性,物体的属性在这里来自于直接的印象,无论是从因果的判断角度,即“闻到了香味,即代表着附近有烤肉”,还是主谓词的从属上,即“烤肉是香的”这一命题。它都因此构成了语言和我们头脑中观念甚或固有观念的因素。就像是美味的东西给我们带来快乐,因此我们总是愿意享用那些闻起来诱人的美食,然而就像一块臭豆腐,虽然闻起来很臭,但是吃起来是香的,相反,那些闻起来诱人的美食,也许并不美味,因此为了避免一切类似的误判,哲学家们会上升到错误中本质的位置——做出这些判断的主体——自我。
因此在这里笛卡尔会进一步说到,他在“第六沉思”[i]的后半部分举了很多的例子,尽管他没有定义什么是感性,但是通过这些例子,他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感性的局限性,尽管感知是人类的智能,它有助于人类以基本的认知能力辨识所需的基本生存用品,但感知的能力仅限于事物的表面,仅限于感官直接的不加批判而获取的决断,因此是有限的,在许多事物上更是无能的,比如直接观察到的太阳大小与实际的太阳大小,我们通过经验和反思才得以发现太阳实际比我们直接观察到的要大很多。
感性判断的出发点更加倾向于“动物性”的、本能的判断,以生物的需求为根基,感性判断常常把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作为固有的因果关系植根于观念之中形成判断,食物与生物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常常表现为直接的、经验性的联系,通常更加类似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相较于理性和批判思维,虽然后者也不否认生物需求,理性更多的是知识性的、总结性的判断,这样的判断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而相应的理性思考和智能的发挥往往可能是不顾感觉和生物需求相反的。在笛卡尔看来感性在理性未能成熟之前的幼稚的判断,常常形成于童年并伴随到成年甚至一生。 因此笛卡尔也会说:
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从前我们既然一度都是儿童,而且我们在不能完全运用自己的理性之时,就已经对于感官所见的对象,构成各种判断,因此,就有许多偏见障碍着我们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如果不把自己现为稍有可疑的事物在一生中一度加以怀疑,我们就似乎不可能排除这些偏见。[ii]
真理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依靠之一,真理常常被使用于人类生存之中,而习得真理虽主要来自于书本的记载,而又不局限于书本。日常生存经验的总结与知识的批判都对人类习得更加复杂的机能提供了帮助。
在探的感性的局限之后,理性作为感性的补充,理性的本性趋向于普遍和必然的判断。它的能力来源于人类后天的批判性的知识和运用。日常的经验能够带给我们熟练和自然的生存技巧,而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知识更能广泛的被更多的人采纳。
[i] 《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六沉思
[ii] 笛卡尔《哲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 1959 关文运译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