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爱尔兰爆发大饥荒英国为何失败(爱尔兰大饥荒为什么英国不救)
导语:19世纪中期,爱尔兰爆发大饥荒,英国为何见死不救?
爱尔兰位于西欧爱尔兰岛中南部,西濒大西洋,北部与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接壤,东部和英国隔海相望。英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有着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对于爱尔兰来说,与英国这样一个强国为邻,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
从12世纪开始,爱尔兰就不断遭受英格兰人的入侵,为了抵抗英格兰,爱尔兰人付出了很多牺牲,但由于国力差距悬殊,爱尔兰最终也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英国不断崛起,到了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最终实现了英格兰的夙愿,吞并了整个爱尔兰岛。不过当时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采用的是共主方式,即英格兰国王同时兼任爱尔兰国王。到了1801年,英国又直接撤销了爱尔兰王国,把爱尔兰并入了英国版图,从此之后爱尔兰岛在名义上变成了英国领土。不过在本质上,爱尔兰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对待爱尔兰,也仍然会区别对待。
最典型的区别对待发生在19世纪中期。1845年,爱尔兰因马铃薯歉收问题爆发了大饥荒。马铃薯是当时爱尔兰人主要的食物来源,这种作物非常高产,因此在18世纪后期,爱尔兰舍弃了农业的多样化发展,开始实行农业单一化,即只种植最高产的马铃薯。
得益于马铃薯的丰收,爱尔兰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到了1845年,爱尔兰的人口已经达到了800万。但这种单一化农业的道路,实际上非常脆弱,一旦发生灾害,就将是灭顶之灾。
1845年,爱尔兰遭遇灾害,导致马铃薯大面积腐烂歉收,大饥荒因此爆发。当时英国本土的马铃薯,也依赖爱尔兰供应,因此爱尔兰马铃薯歉收,也对英国本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英国很快从美洲,印度调集粮食,解决了这一部分粮食缺口,但对爱尔兰人,英国却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意思就是见死不救。
其实以当时英国的实力,从印度等地调集粮食,到爱尔兰救灾,并不是太大问题,但英国却对爱尔兰见死不救。不仅见死不救,很多英国商人甚至开始抄底爱尔兰人的房产,用很少的粮食去换爱尔兰人的房子,当粮食吃完之后,这些失去房子的爱尔兰人只能被迫离开家园,移居海外。
据爱尔兰后来统计,整个大饥荒,导致一百万爱尔兰人饿死,大量爱尔兰人移居海外。这对爱尔兰的人口增长造成了沉重打击,直到现在爱尔兰也只有500万人,还比不上大饥荒之前的人口数量。那么英国为何对爱尔兰人见死不救呢?
第一,英国把爱尔兰视为威胁。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为了防范来自欧洲大陆的威胁,英国始终采取联弱抗强的策略,防止欧洲大陆统一。比如拿破仑时代,法国试图统一欧洲大陆,英国组织了多次反法同盟,最终打败法国,流放了拿破仑。到了一战二战时期,德国实力强悍,英国又开始联法抗德。
由此可见,英国始终把欧洲大陆视为主要威胁,同时也把爱尔兰视为一个次要威胁。爱尔兰岛位于大不列颠岛西部,一旦爱尔兰崛起,不仅可以直接威胁英国,也可以成为欧陆强国的策应,那么英国就会非常危险。所以从12世纪开始,英国就一直攻打爱尔兰,最终将其吞并。但随着爱尔兰人口的不断增长,力量势必越来越强,英国不愿看到一个人口众多的爱尔兰,所以无论是爱尔兰人移居美洲,还是饿死,都是英国乐见的。
第二,英国试图永远统治爱尔兰。在英国统治时期,爱尔兰人的反抗一直持续不断,特别是19世纪初,爱尔兰人口开始暴涨之后,让英国看到了巨大威胁。为了永远统治爱尔兰,1801年,英国甚至直接合并了爱尔兰,把爱尔兰变成了英国领土,但对英国来说,爱尔兰人口的增长,始终是一个威胁。
而爱尔兰爆发饥荒,刚好可以为英国解决问题。爱尔兰独立后,有爱尔兰学者就曾指责英国:“五年内一百万爱尔兰人死亡,英国却置之不理,其目的是为了追求英国利益,确保爱尔兰无限期的处在英国控制之下。”不过英国并没有到达目的,这场大饥荒给爱尔兰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也推动了爱尔兰人的觉醒,到了20世纪,爱尔兰岛中南部最终脱离英国,获得了独立。
本文内容由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