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袁绍与邺城(袁绍击败公孙瓒是什么战役)

导语:聊一聊东汉末年的“阳城之战”,袁绍与公孙瓒交战的导火索

西江月(杨慎)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在东汉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以袁绍为首的诸侯联军组建起来,正式开始对董卓的讨伐。可惜的是在初平元年这一年,诸侯联军接连吃了三个败仗——“河阳津之战”、“荥阳之战”、“梁东之战”,这对十几个军阀强行凑成的联军的士气的打击非常大,直接导致大部分的军阀不愿意再对董卓进行主动进攻。那么这么多人凑在一起干什么呢?答案就是窝里斗。即便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已经取得突破,逼迫董卓退守长安,在河内、陈留的诸侯联军也没有呼应的意思,反而与孙坚争夺地盘。于是发生了“阳城之战”。这次战役也导致袁绍和公孙瓒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次“阳城之战”。

袁绍与袁术争夺豫州刺史

在东汉末年有两个军事集团,分别是袁绍、曹操、刘表以及袁术、陶谦、公孙瓒这么两个阵营。袁术和袁绍都是出身四世三公的大家族——汝南袁氏,本来是同一个家族的兄弟,但是关系非常不好。袁绍的母亲出身比较低微,被袁术瞧不上。在讨伐董卓失利后,袁绍想出一个点子,就是拥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反正刘协也不是汉灵帝指定的(托付给蹇硕这条资料存疑),董卓立一个皇帝,我袁绍也可以立一个皇帝,来争夺正统地位。这样汝南袁氏的势力就会更进一步,有机会成功上位,成为历史舞台的中心,就如后来曹魏代汉一般。

袁绍想得到袁术的支持,但是袁术不用意。袁术和袁绍一样,也是野心勃勃。如果袁绍扶植刘虞为皇帝,那么汝南袁氏的代表人物就成了袁绍,这虽然符合家族的利益,但不符合袁术的利益啊。何况袁绍出身低微,凭什么凌驾于自己的头上呢?袁术坚持拒绝这个建议,于是袁绍和袁术产生矛盾,因为对权力的渴望彻底分裂。

再说回“阳城之战”的起因。在讨伐董卓的十几路军阀当中,有一支豫州刺史孔伷。孔伷这个人记载比较少,只知道他善于清谈高论,但缺乏军事能力,后来就消失了。网络上的资料说他是病逝了,或者被李傕、郭汜劫掠而死,小编没有找到孔伷病逝的确定的史料,死于李傕之手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因为李傕、郭汜劫掠颍川是在初平二年,而孔伷在初平元年应该就已经消失。所以小编个人认为,孔伷在史料上消失或许与初平元年发生的“荥阳之战”有关,他与曹操一样,应该也是徐荣的手下败将之一。

豫州刺史的位置空了出来,袁术立刻表孙坚为豫州刺史。孙坚这个时候与袁术可以说是一种附庸关系,属于袁术的势力。豫州与袁术所在的南阳接近,另外豫州还是汝南袁氏的所在地,袁术以孙坚为豫州刺史,可以绕过古代的地方监临官回避制度,来插手豫州的事情,利用豫州的资源。袁绍与袁术的关系已经破裂,他也想要争夺豫州,“阳城之战”就是出于二袁对豫州的争夺。

“阳城之战”的过程

各种史料对“阳城之战”的记载有一些出入,总体记载也不算十分详实。为了更加直观了解“阳城之战”,下面小编来列举这些史料。

《后汉书·袁术传》:“遣其将会稽周昕夺坚豫州。术怒,击昕走之。”

《吴录》:“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

《会稽典录》:“(周喁)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会次兄九江太守昂为袁术所攻,喁往助之。”

《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是时,术遣孙坚屯阳城拒卓,绍使周昂夺其处。术遣越与坚攻昂,不胜,越为流矢所中死。”

《后汉书·公孙瓒传》:“术遣越随其将孙坚,击袁绍将周昕,越为流矢所中死……绍遣小将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诛。”

综合这些史料可以还原一个大概的轮廓。孙坚攻入洛阳,但是没有其他诸侯联军的响应,他自己的实力又不足以继续进攻长安,于是屯兵在洛阳东南方的阳城。由于阳城距离南阳悬远,让袁绍起了争夺豫州的心思。袁绍一方的人分别是周昕、周昂、周喁三兄弟,三者均参与了“阳城之战”,周昂等人利用切断粮道的方式,攻占孙坚所在的阳城;周喁、周昕继续与孙坚争夺豫州,具体战斗的地点不清楚,似乎处于下风。

这个时候袁术派遣孙坚和公孙越进攻阳城的周昂,周喁也引兵协助周昂镇守阳城。在这次战役中,孙坚、公孙越处于下风,不仅没有攻破阳城,公孙越也被乱箭射死。虽然这一次战役以周氏兄弟的胜利告终,但是孙坚背后有袁术的支持,而阳城距离袁绍所占的冀州太过悬远,得不到太多支持。最后袁术、孙坚取得胜利,将周氏兄弟驱逐出豫州。

“阳城之战”的影响

总的来说“阳城之战”并不是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它只是在初平元年到初平二年之间,诸侯联军分裂过程中的战役之一,代表袁绍和袁术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公开摆在桌面上。不过它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在“阳城之战”中被射杀的公孙越是公孙瓒的族弟,公孙瓒这个时候与袁绍的关系非常紧张,因为袁绍抢走了韩馥的冀州。就像江东以“擅取湘关米”的理由偷袭关羽,战争总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而公孙越的战死正好成为公孙瓒对袁绍用兵的导火索。于是公孙瓒屯兵在磐河,准备对袁绍的战争,随后发生“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等大规模战役,袁绍与公孙瓒开始争夺冀州以及青州。

另外一个影响,则是促成东汉末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阳城之战”导致二袁关系彻底破裂,袁术联络与袁绍有仇恨的公孙瓒,加上陶谦的加入;袁绍则联络袁术所辖南阳郡以南的荆州牧刘表,加上自己已经拉拢的近邻曹操,六股势力在一段时间里呈现对立状态,最后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袁术被刘表、曹操联合逼迫到淮南地区,与陶谦接壤,双方关系恶化,袁术、陶谦、公孙瓒这个短暂的军事集团就这样解散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

本文内容由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