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曹雪芹做风筝(曹雪芹有一本介绍风筝制作的书叫做什么)

导语:大名著小细节,浅析曹雪芹巧用捡风筝和剪风筝细节表现宝玉性格

在四大名著之《红楼梦》中,贾宝玉是其主要中心人物。他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有着不凡的出身。同时,其心性聪颖,俨然成了被贾氏家族寄予厚望,并有机会继承贾家家业的候选之人。

但由于贾宝玉生性真善,品行纯朴。他对于封建教育的那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对于那些沾满了封建腐朽气息的人,经常是避之不及。就连其做官的父亲,他也畏之如虎,几乎很少接触。

贾宝玉的学习、成长环境也是比较特殊的。当时,他的家长从小便把他送到大观园里,交给一群奶娘丫鬟伴其学习成长。于是,贾宝玉幸运得从那些围绕着他,各自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下人身上学到了真善,明白了美丑,并逐渐形成了自己思想感情上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其不愿受约束,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红楼梦》之小学语文选学片段《红楼春趣》中,我们就可以从几处细节描写里感受到贾宝玉的那份真,那份纯。

《红楼春趣》一文中,两处体现宝玉心性纯真、善良的细节描写。

1、为人真善,不贪墨他人物品。

在《红楼春趣》的开头是一段宝玉和众姑娘们就有关落到园中的风筝该如何处理的对话。当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而紫鹃却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这时,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

最终,紫鹃听了,赶令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并称,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

从该片段的对话描写里我们能够看出:贾宝玉心性正直,纯真善良,有着明确的对错善恶之分。他对于掉到园中的风筝,很明确地表示 应该物归原主。虽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很小的风筝,但正如古人之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的美好品格恰巧是通过这些生活小事的淬炼而形成的。

对于这个风筝的去留,大家各执己见。意见的不同之处正好是世人对于“利”的不同认知取向。最终,风筝被拿去门房等人认领。这样的结果恰巧说明了宝玉成长的这个小环境有别于当时那个黑暗腐朽的大背景。正是因为有园中这些真善品行的无声滋养,宝玉的心性方才从当时那潭自私自利的污水中挣脱了出来,一一步步走向了那个封建腐朽王朝的对立面。

2、设身处地去为一个断线的风筝着想,可见其心存善念,质朴纯真。

在《红楼春趣》一文末尾,有一段对宝玉看到风筝断线落去后的一段心理活动描写。从该描写中,我们同样可以品味出主人公纯朴善良的性情。

当时,面对断线落去的风筝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

可是当时的宝玉看着落去的风筝却说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也放去,教他两个作个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了。

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一下宝玉在这里的所想所做。面对落去的风筝,众人只是在谈笑其中的乐趣。然而,此时的宝玉却想的是风筝此去的归宿。

此时,风筝虽是一个无生命之物,但在宝玉心中却有着对它的几许牵挂。文中的宝玉担心先前掉落的风筝会独单,害怕它会因无人捡拾而寂寞。于是,宝玉便将自己的风筝也剪了线,让其去与先前的风筝做伴。

通过这不足百字的描述,作者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宝玉满是真善的内心。然而,我们要知道,宝玉生活的社会可是一个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社会。因而,像宝玉这样心性纯真的人物在那种环境中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文中宝玉叛逆、逃离他的家庭和所处的社会也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学习名著片段后,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大名著小细节,身为文学巨匠的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时,依然运用着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让学生练习使用的描写手法。但为什么我们使用着同样的方法,人家却成了文学巨匠,我们却离高分作文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对于写作,我也觉得是同样的道理。写文章时,唯有真正地用心去想,用心去写,方才能写出精彩,留下永恒。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觉得呢?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