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水土保持的原则是什么(水土保持的意义和必要性)

导语:研究|水土保持的核心要义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编者注:水土流失既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形式,也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程度的集中反映,水土流失与生态恶化互为因果,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全局性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抓住水土流失这个问题是控制生态退化的关键。

一、水土保持系统治理综合防治的成功技术路线

近几十年来中国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实践与理论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成功的技术路线,即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它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治理对象的系统协调性。几十年来,我们实行了山、水、田、林、路、村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按照科学、协调、紧密衔接的整体部署,各自然单位和经济单位不再是单一治理,而是相互协调、相互修复。

二是总体布局的系统性。根据区位特点和优势,统筹安排流域上、中、下游,结合流域左右岸,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统筹安排治理措施,以免顾此失彼。

三是治理措施的系统性。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紧密结合,优化配置,形成综合防护体系,而不是单一措施。

四是生态与经济的系统协调。治理水土流失、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与改变生产条件、发展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治理和生态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控制区人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水土保持再探索

经过二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几十万个项目的大量实践,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已经取得了全面系统的成果:

一是全面防控。从行业发展规划、工程路线选址,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论证优化,再到施工工艺优化和组织实施,始终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表面的干扰。

二是系统防控。生产建设项目扰动破坏的区域具有点、线、面呈不同特征。在恢复治理过程中,要强调与原生态环境和周边生态的协调性,以及土地利用恢复的方向、植被建设的类型、树种和草种的选择等,并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属性,服务于生态系统的整体维护。恢复方向难以随意确定,措施难以独立设置,导致生态系统支离破碎,形成碎片化斑块,难以长期良好发展。

三是生态优先。比如针对各种工程建设形成的扰动边坡,在边坡稳定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植物护坡,其次是植物和工程综合护坡;比如在场地管理上,尽量减少硬化面,增加透水性,渗保布局和措施应优先对雨水资源进行拦截、储存、调运和利用,以保护小气候环境,为生态恢复和长期维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是建设全过程系统保护和恢复建设。施工前应将表土资源剥离保护,作为本项目或当地生态建设的重要资源;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临时措施(如覆盖、封堵、排水、沉砂等),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危害;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应同时完成,并将继续发挥作用,综合治理和恢复生态。

总结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要从流域生态系统入手,避免全面开垦。在上坡地保留一定比例的林草植被,以保持雨水,为中部果林的生长提供充足、可调节的水资源;施工方法不涉及整个边坡扰动,甚至不进行炼山造林,防止高强度扰动地表土壤、破坏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