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成语)

导语: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的幸运与悲剧

今天,我们在讨论一个人能否成材、成大器之时,总是要考察其人的出身及家庭教育背景。以今天的社会环境看,某人如出身好、根正苗红,又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成材就大有希望;如果,再加上本人天资聪慧且勤奋努力,那么必将成大器。

本文,小编要说的这个人,这几个条件都占尽,可却没能成大器,反而败家辱国。此人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且听小编为你慢慢道来。

赵括剧照

赵括有贤明父母且家教优良。赵括之父赵奢是赵国名将,其事迹见于《史记 廉波蔺相如列传》。

据《廉波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奢原是赵国田部的一名收税的小官,因秉公执法处置了赵国平原君家九名抗税的下属,并劝谏平原君要奉公守法而不护短,获得平原君赏识。平原君将赵奢推荐给赵王,赵王任命赵奢负责全国税赋征收,使得国库充盈。后来,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赵王召集包括廉颇在内的多位重臣问计,是否应该救援韩国,众臣都认为不应该救韩国。赵王又招赵奢问计,赵奢主张出兵救韩,于是被赵王任命为大将,救援韩国。结果,大破秦军。秦军大败而逃,成功解除阏与之围,胜利而归。公元前269年,赵奢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爵位与廉颇、蔺相如等同。

赵奢阏与之战大败秦军 图

综上可见,赵奢是一位文武兼备的经国治世之大材,赵括就出身在这样一个显赫家庭,且拥有一位贤能的父亲。而且,赵奢从小就十分重视对赵括的家庭教育,指导赵括读兵书,与之谈论兵法。所谓“知子莫如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赵奢发现儿子赵括虽然天资聪慧,熟读兵法理论,但是有目空一切、自以为是的性格弱点,如若领兵作战还是经验不足。因此,赵奢对夫人说:自己过世之后,若有人向赵王推荐儿子赵括为将,让其夫人要竭力阻止。将门出将是光耀门楣的幸事,但赵奢深知儿子夸夸其谈并非将才,不仅在其位时,不向国君为其子要官,而且临终还遗言让夫人阻止赵王起用其子为将,赵奢为国为民的公心可见一斑。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出世,赵孝成王即位。元前262年,韩国献上党郡与赵国,赵王贪恋土地,于是秦军进犯长平。当此国难之际,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廉颇不惧年老体弱,领兵抗秦,开战之处就屡遭败仗,被迫坚守逼战,在长平与秦军相持数十日,令敌方无可奈何。后秦国利用反间计,使赵孝成王听信谗言罢免廉颇,起用赵括为主将。

赵括之母遵照赵奢遗言,多次向赵孝成王进言,不要起用赵括。只可惜,赵孝成王没有听进赵母的劝谏,依然拜赵括为将,终致大败,赵国国运因此一蹶不振。“纸上谈兵”典故由此而出,赵括不仅身死名裂,而且成为败家辱国之反面典型。

赵括长平战争身陷包围 图

根正苗红、天资聪颖,且父母贤明、家教优良的赵括没能成大器,反而身死名裂、败家辱国,给我们什么教训呢?

其一,性得于天,秉性难移是成功大害。赵括父母皆贤明,且家庭教育优越,但是夸夸奇谈、自以为是、急于求成这些不良性格却很难被改掉,纵然其父母百般教诲依然无能为力。性格影响职业,赵括也许确实不适合带兵上前线,当个帐下参谋才是适合。

其二,稳步发展,不可急于求成。赵括之才是毫无怀疑的,但是要承担事关国之存亡的重担还是显得稚嫩。倘若是一场局部小战争,去历练历练无可厚非。但长平之战急于露头角就显得草率和不成熟,仅仅是军中威望就不够,如何驾驭虽廉颇九死一生的老将呢?

其三,时势造英雄,也能毁英雄。初出茅庐的赵括身陷秦赵两国争天下的漩涡之中,成为秦国谋臣和赵国奸细算计的对象,犹如是坐在火炉之上,焉能不败?一场战争之得失也改变不了大局,秦国一统天下凭的是综合国力。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