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人定胜天论什么意思(人定天胜的意思)

导语:首倡“人定胜天”?谬矣!浅读《天论》

荀子其人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他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度与孟子齐名。他曾两次到齐国的稷下(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游学,并三任稷下学宫祭酒(校长)。稷下学宫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荀子也就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

荀子像

从“天生德于予”到“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但是,他们的天命观却大相径庭。

孔子重视天命,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礼义廉耻的决定力量。他说:“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认为是上天赋予了他老人家品德,对天充满了敬畏。认为对天命的认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就如他的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五十而知天命”( 《 论语·为政》)。

而荀卿,在天命观上,开拓性地提出了让后人振奋的哲学观点——“制天命而用之”!认为顺从自然而颂扬它,远远比不上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它呢?在天命面前,我们不是只能逆来顺受、无所作为的,荀卿告诉我们,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我们的“天命”,他铿锵有力的用“制之”、“用之”、“化之”、“使之”四个词宣告了他的呐喊——制而用之。这朴素的唯物思想鼓励着诸夏子孙们继往开来,敢于怀疑,敢于突破。

但是,“制天命而用之”就代表荀卿认为人定胜天吗?

人之命在天

很多人认为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是首倡人可以制服天命,即人定胜天。然而,在《天论》里,荀子又说道:“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即荀子认为“人之命”是由天决定的。那这岂不是和“制天命而用之”相冲突了吗?其实不然,不仅不相矛盾,反而是统一的,这一点,我们从文章全局来看,就不难理解了。

《天论》在开篇就说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所说的天,不是孔子所说的有伟大人格甚至是神格的天,“天丧予”、“天厌之”、“天生德于予”,孔子的天是可以决定和主宰人的,所以儒家提倡敬天、畏天。荀子说的天是自然的天,天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唯物的。接着,荀子又说:“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是说人应该去合理的适应天命,而不能“应之以乱”,就对应了那句“人之命在天”,不是天命难违,而是应天而行。同样的,我们对于“制天命而用之”的“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制服,征服。而是要理解自然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即理解天命,再运用天命,是合理的利用规律而不是战胜规律,违背规律。就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所说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了解天命,运用它去开拓我们的视野,指导我们的生活。

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这样,就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天地就能被利用而万物就能被操纵了,行动就能处处有条理,护养就能处处恰当,生命就能不受伤害,这就叫做了解天。)

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浅读《天论》,从荀卿的真知灼见中,学习立身处世的知识,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囿于无足轻重的烦恼,不计较无伤大雅的矛盾。善假于物,学会适应。

荀子和弟子们记录他人言行的著作(大部分为荀子所作)

参考文献:

牟宗三: 《名家与荀子》

荀况:《荀子》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