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普利斯特列(普里斯特利生平简介)
导语:千山万水,一步之遥,被绊倒的普利斯特列和真相的距离
对火的运用是人类文明历史上迈进的巨大的步伐,它的出现让人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使得人的生存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类如何学会使用火焰,我们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其实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当西方文明交汇中,却有很多有关火的传说,似乎也在诉说着当年人类的艰辛与不易。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乃是燧人氏教会人们钻木取火。
燧人氏
在古代商丘有一个古老的原始部落,那里有一位智者,之所以被称为智者,是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总是躲避有火的地方,而他却往有火的地方跑。人们将雷电劈死的牲畜扔掉,而他则捡起来食用,渐渐的他不仅仅发现活在人生活中的妙用,甚至火焰还能够给人带来温暖,随着逐渐的普及,大家都把它叫做燧人氏,而他本来的名字反倒不为人所知。
普罗米修斯
西方同样也有关于火的传说,在古希腊传说中,泰坦巨神的后裔普罗米修斯原本深得宙斯的赏识,可惜因为盗取天火得罪了宙斯,后来被吊在高加索山脉的一块岩石上,每天都有一头饥饿的老鹰前来啄食他的肝脏,而第二天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就会又长出来,如此持续了几万年,直到赫拉克勒斯找到了金苹果,杀死了饿鹰,这才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火焰变成传说,真相一无所知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以后,由于时间过于久远,事实上有关火焰的真实来历却越来越成为谜团,特别是相对于水、土等物质,火焰这样一种看得见摸不着(其实也应该算是摸得着)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性质,它算是固体、气体、还是说某种不一样的东西呢,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时期,就已经开始对火焰的性质进行讨论。
亚里士多德等一系列古希腊哲学家就曾对火焰性质提出过设想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中,首次将火列为自然界的元素之一,火元素也成为西方魔法世界中代表暴力攻击的元素之一,当然无论是东西方,将火视为某种物质,基本上是不约而同,因为局限于时代的限定,对火焰的了解始终没有太多的进展。直到17世纪以后,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发展之下,物理、化学等学科相继出现,才又迫使人们研究这个课题。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提出一种设想,他认为空气中存在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为燃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燃烧和空气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进步,而这一时期的科学家根据达芬奇的设想,又提出了更加进一步的想象,认为空气中存在某种物质会作用于燃烧的物体,从而使得物体的重量增加。
达芬奇首次提出空气为燃烧提供了某种物质,并认为二者之间又必然联系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广泛的猜想,也就此诞生了科学发展史上一个错误的观点“燃素学说”,燃素学说是在17世纪末形成的,其主要的设想着眼于燃烧以后想形成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当时的化学家眼中看来,是无法分隔的最小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物体释放出某种燃素,从而留下无法释放的土质,并对火焰进行某种物质上的猜想,并认为他是活跃的颗粒状物质。
被绊倒的化学家普利斯特列18世纪中后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当时化学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实验工具,当时英国科学家已经从空气中分离出很多种气体,而这当中最突出的贡献,无疑要数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因为是他率先在空气中发现有氧气的存在,但如果从早期来看,普利斯特列从事文学研究要比化学研究还要多。
普利斯特列,18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
普利斯特列的爱好非常广泛,求学期间主要从事文学,后来还著有《电气史》一书,但在书写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在科学知识上储备不足,因此后来转入对化学的研究之中,而在一系列的实验中,普利斯特列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封闭容器中老鼠会很快死去,后来他专门点了一根蜡烛在容器里面,结果发现,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老鼠也很快死去。
普利斯特列针对空气中氧气一系列实验
在后来的实验里面,普利斯特列又发现,在放入植物的封闭容器中,老鼠往往能活得更长久,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普利斯特列认为在空气中存在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够促使老鼠活下来,也能让火焰保持燃烧,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普利斯特列还发现,植物是释放这种气体的,普利斯特列把它取名为生命空气,而且后来通过参观啤酒厂,普利斯特列还发现了另外一种固体气体,并认定植物能吸收,并释放生命空气。
利用氧化汞制备氧气——普利斯特列首创
根据这些一系列的实验,普利斯特列不仅仅发现了氧气(活命气体)和二氧化碳(固体气体),甚至还找到了氨气,并将一系列的发现写进自己的著作之中,但后来普利斯特列的成就也就戛然而止了,虽然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气才是空气中促进燃烧的主要气体,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把自己发现的这种气体称为“失燃素空气”。
燃素学说
由于17世纪燃素学说的大行其道,尤其是认定了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当时他认为,在物质燃烧的过程中,这种失燃素空气会在物质中大量的吸收燃素,从而才会产生助燃的效果,而一般空气中除了这种失燃素空气外,还有很多的燃素化空气(二氧化碳、氮气),因为已经吸收了很多燃素,所以他助燃的效果就消失了。
时代的局限性普利斯特列距离真相被发现,仅仅只有一步之遥,但由于他终生笃信燃素学说,以至于对已经发现的真理进行了歪曲的解释,被迷雾遮住了双眼的他仅仅只是立足于已经有的系统知识,而无法打破传统,而更为关键的是,普利斯特列和牛顿一样,他们都是一个神学家,在晚年曾著述了大量的著作用来阐释神学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拉瓦锡重做普利斯特列的实验,并大胆提出猜想
相比起来同为18世纪的伟大科学家拉瓦锡在研究了普利斯特列的实验以后,重新提出假设,在燃素学说以外,重新提出了氧化概念,由此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从此以后科学身上披着的神学外衣被赤裸裸的剥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但作为旧时代的桎梏,普利斯特列致死都不愿意承认拉瓦锡的理论,两人曾在公开场合进行过多次的辩论。
工业革命时代,自然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对抗
普利斯特列甚至列举并不是所有的化合物(比如盐酸)中都含有氧来反驳拉瓦锡,但是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普利斯特列一生都没有改变的缺点,那就是不注重理论只重视实验,而相比之下拉瓦锡不愧为是整个时代伟大的科学家,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才是科学界应该有的态度和认识。
牛顿本人也是一个神学家
结束语晚年的普利斯特列一个人生活,孤独而寂寞,虽然他的发现推动了整个时代的进步,但比较来看,化学仅仅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这一点和牛顿一样),而他的职业是牧师,虽然他的科学成果得到了认可,并被多所学院聘为院士,但至此以后普利斯特列没有在科学界再取得任何成就,他晚年醉心于神学,临终之前还在不断的修改着他的神学著作,在他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恢复你的静态吧,我的灵魂啊,上帝总是宽仁地对待你。我将长眠土中高枕无忧,一直到耶稣复活的那天早上我才苏醒过来。”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