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丧家之犬是什么意思(丧家之犬指的是谁)

导语:丧sàng 家之犬,还是丧sāng 家之犬

有人评价孔子为“丧家犬”,而且,孔子也认同这种评价。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郑人拿尧、皋陶、子产、禹的形体特征来类比孔子,虽语带讥誚,其实也未必不是敬意。而孔子并不想讨论这个,他说:“形状,末也。”对“丧家之犬”倒是明确予以肯定。人家说他疲倦得像个丧家之犬,他说对呀,对呀!

什么叫“丧家之犬”?一般有两种解释:1,丧sàng 家之犬,丧失了主子的狗,无人豢养,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无所依归的人。2,丧sāng 家之犬,办丧事的人家的狗,丧家、来宾都忙乱,没人管狗如何,所以丧家的狗无人过问,饥渴狼狈,形容无人关心,枉自奔走的人。

多取第一解。以为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兜售他的政治学说,却得不到重用,正如找不到主子的狗。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李零《丧家狗》卷首语有云:“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那么就要问一问,孔子是不是在找主子,他有没有丧失精神家园?

玉山认为,孔子不是在找主子。周游列国,是为了传播理想,不是为了寻找主子。如果是为了找主子,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离开鲁国,只要愿意放弃理想,都是好主子——鲁定公、三桓,甚至阳货。孔子何必放弃手头的主子,而另作他求?孔子周游列国,不是要寻求什么圣君贤主,他明确说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的话,我就不用参与变革现实的事业了。也就是说,天下无道,这是孔子对他的时代的一个整体的政治判断,天下无道,没有圣君,这是孔子政治学术的基本前提。

孔子要改变黑暗的世界,而不是效忠某个好主子。批判现实主义,是儒家,或者说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政治出发点。孔子,及原始儒家从来没有对统治阶级,对主子抱有什么幻想。改变、变革,才是儒家的事业。“礼”,就是用来约束、匡正所谓主子的。

孔子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克己复礼”,这是孔子三十岁就已确立的学术思想(“三十而立”),终身没有迷失过。哪怕“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庄子ˑ秋水》)献身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虽不得售于一时,不妨为后世立法,为百代垂宪。

孔子的理想是人文主义的,“仁”就是要把人当人看,以人的态度对待人;“礼”就是确保实现“仁”的政治规矩。这一套价值观远远超前,西方直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才产生接近的思想。上天“以夫子为木铎”,在古早的东方,摇响人道的铃声。这铃声,在孔子当时,确实没有多少人要听。“礼崩乐坏”,文化已亡,礼乐无存,你争我夺,天下纷扰,也不知道在忙乱什么,没有人要听这个古怪的老头奔来奔去地嘟囔什么“仁”啊“义”啊。这个荒诞的文化场景,可不就是丧sāng家景象,悲怆与热闹混作一团乱麻。那个无人理睬,枉自奔走的老头,可不就像“丧sāng 家之犬”。

每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人。疲倦孤单,枉自奔走,却始终不渝。有这样的人在,大道不灭,文明血脉不绝。大哉丧家之犬。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