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给教师的建议第七条读后感(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七节摘录心得怎么写)

导语:读《给教师的建议》第七节摘录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

第七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1.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千真万确相信: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把知识当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只是储备起来,而不能“周转”。这是否就是可以联系我们平时常常说的“要把知识“教活”,而不是“教死”。

知识的本质应该就是运用。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记得我班一学生最初提笔写日记,每天不用上一两个新学到的词语那是不能罢休的,不会的字词他自己查字典,而查着查着可能又变成看字典了,所以一篇日记写个一两个小时那是常有的事儿。他乐在其中,我也不催他。任他自己折腾。

细细品味,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尤其是“知识要有生命力”!我喜欢这句话。

2.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记得我在教学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起,引导孩子先认识拼音,通过拼音教学组成词语,通过词语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景物,以此让词在孩子的意识里活起来,使词成为孩子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会越容易。

3今天读了第七条建议,让我记住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知识)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如果教师只会重复别人的思想,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我感觉,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首先考虑怎样激发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怎样调动孩子们的思维,这还要在研究了第五条后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总是埋怨: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教都不会?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不比任何人差。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很大的程度是“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如果我们经常把要掌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感兴趣的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我想他们一定会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也能快乐地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