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格式怎么写(常见的书法作品的基本格式有哪些)
导语:书法作品的基本格式要求以及怎样用点来表示重复和删除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04——字数和排版
一 字数统计
我讲过,今后课程是按照韩方明老师徐璹所言安排的。徐璹说写作品先看"是何词句",接下来看"言语多少","言语多少"就是字数问题,今天我讲解一下。
有些作品是无需计算字数的,如写信。你给朋友或者家人写信,当然无需先计算字数。
如《丧乱帖》是王羲之的一封信,有感而发,越写越快,一气呵成。这是摹本,原来信纸多少大不可知了,写信有短有长,一张信纸不够,再加一张,接下去写就是了。究竟写多少字,写信人自己往往没留意。很多人写满一张信纸时,也会就此结束,纸张的大小也影响心情的。
但如果你抄写别人的内容,如古诗、古文,那字数不是由你决定的,而是古人已经决定的。你的任务就是怎样把这些词句安排到一张纸上。
你看这个作品,沈尹默先生书白居易一首诗,七律五十六字,怎样安排第一步就要知道字数。
从技巧上说,计算字数先抓住正文部分,其他如作者、标题、签名等等,多则占三四行,少则占一两行,是可以伸缩的,留些空间即可。先把正文部分安排好,这是最主要的。
我们实际来试试,苏东坡著名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多少字?熟悉词牌的人都知道,《念奴娇》这词牌又名《百字令》,就是一百个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就要小心数一数了。还有不要忘记,《念奴娇》这一百个字是分上下阙的,写起来上下之间要空一格,所以应该当一百零一字算。
再如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一百零七字,也分上下阙,中间空一格,所以写起来当一百零八字计。但这词还有一个问题,里面有"嬉嬉"相连两字重复。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书法作品中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变换取势。"嬉"字取势变化主要在右旁的"喜", "喜"中间的一横两点,可以省略一点,变成一个十字势,这样的写法很多,如薛稷、张即之。张即之还有一个取势,就是中间一竖上下打通,这些我们平时读帖时要多留心。这样连续写两个"嬉"字,就有变化了。
另一个手法,就是用两点表示相连的重复字。这个方法非常古老,青铜器铭文中已经使用。如西周时期的史颂鼎铭文中,"子子孙孙"重复字,就用了"子"下加两点,"孙"下也加两点。
战国时期的石鼓文,是当时的诗歌。重复字非常多,你看这些字旁都有两小横,也是表示重复的意思。请注意这时候使用重复符号,只是放在一个字的右下角,并不单独占一个字的位置。
在唐代的孙过庭《书谱》中,写到"文质彬彬"。"彬彬"两字重复,第二字也用了两点,手腕扭动连写两点,这两点就是铁铃势。注意,这时候两点的位置,不是在右下角,而是移到下一个字位来了。
这种几千年的书写习惯沿用到现在,如吴昌硕《元盖寓庐诗存》。你可以看到"纷纷"、"皎皎"第二个字,就是用两点表示。而吴昌硕的两点,占了一个字的空位。
有些人表示重复只用一点,不用两点。如苏东坡名作《黄州寒食诗》第二行,"年年"重复,只用了一点。"春春"两字重复,也是只用一点,那我们来总结一下。
简言之:
· 相连两字重复,第二字可以用两点表示。
· 也有人用一点表示,如苏东坡。
· 两点或一点可写在字的右下,也可占一格。
回到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嬉嬉"这两个字用变换取势来写,每字各占一格。那这首词就是一百零八字,包括中间那个空格。
如果你在第一个"嬉"字右下角点一点,表示重复。那这首词就缩减一个字位,只用一百零七格。我写过这首词,"嬉"字右下用了一点。你当然也可以用两点,但在真书作品中一点比较简洁。
用一点还有个好处是,不容易误会。什么意思呢?你看王羲之《上虞贴》,最后一句话是"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这里"安"指谢安,谢安隐居东山不出,当时舆论对他颇有批评,所以好友王羲之说"甚令人耿耿"。"耿耿"两字重复,第二个"耿"字用了两点,占一个字位。但有时候这两点,会有另外一种意思。
如王羲之《初月帖》,第六行"劣"字下面有两点,这句话是否读"吾诸患殊劣劣"呢?未必。这两点可以表示上面两个字的重复,每个字用一点,也就是说,这里应该读为"殊劣殊劣"。这也是常见的用法,所以看见两点要当心。如果历来像苏东坡那一样只用一点表示重复,那两点肯定是表示两个字重复,就不大会搞错了。
又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有两个地方,看起来好像"顿"字下面点了两点。这不是两点,而是草书"首"字的简化。这是草书"顿首"两个字,不是 "顿顿"重复。将来七级课程草书,还会详细讲解草法。
顺便说一下,在古人手稿或作品中,有时我们还看见三点的,如孙过庭《书谱》。很多字右侧都点了三点,这是删除的意思,表示这些字不要了。
删除另一个方法是把写的字涂掉,不过会有一块污迹。或者在原来的字上面,用粗重的笔划再写一个盖上去。王羲之《兰亭序》中就有好几处是这样的。不过这是手稿,并非誊清的正式作品。
手稿修修改改是常见的,颜真卿《祭侄稿》中,不需要的字是用墨笔圈掉。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删除字,是点了四点。这是各人习惯不同,大致来说,在字的右边三点以上,都是删除的意思。注意苏东坡点得很小,这样版面比较干净。
所以《黄州寒食诗》整体看上去很干净,其实中间有删字,有补字,但不留心几乎看不出。
回过头来再说计算字数,有时标题后有题解或小序,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这首诗,序言一百八十一个字,正文一百八十二个字,序言和正文差不多一样长,只相差一个字。但序言写的时候要低一格或两格,如果只是低一格,那就等于增加了五个字位,如果是低两格,那就是增加了十个字位了。
二 基本版式
统计字数的目的,是为了排版。这里讲一讲一些基本名称。一张纸,中间写字的部分叫字心。四周总要空一些,上面叫天头,下面叫地脚。天头和地脚不是一样宽的,而是"天六地四",意思是天地的比例,天头宽一些占六,地脚窄一些占四。左右两边基本相等,今后再讲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现在看见的作品,往往是反复装裱过的,而每装裱一次,四边就会切一次,所以四边未必符合刚才讲的比例,不是原来的样子。
你看《黄州寒食诗》地脚是损坏过的,装裱切边后,地脚已经没有空位。不过你看到,当时写的时候,天头还是大过地脚的。
有些纸是事先绘制好的,如曹文埴用的这张纸,天头比较宽,地脚比较窄,你看天头这朵花,就比地角这一朵大。这就是因为天地比例是六比四,天大过地。而左右两边的宽度是一样的。用这样的纸张来写作品,四边的宽度已经规定住了。
唐玄宗李隆基书《鹡鸰颂》,这一张作品也是天大过地,这是以前人的习惯。
吴昌硕这诗稿是用白纸写的,天头留得很宽。有时候在天头上还会有批语,称之为眉批。眉批可以是自己后来写的,也可以是其他人批注的。下面地脚相当窄,有时候少写一个字太空,多写一个字就写到了边,所以手稿上地脚往往有伸缩。当然有时候是装订时,师傅切了一刀。但天头是起笔处,那是一定留出位置的。
尤其在行草书作品中,如颜真卿《祭侄稿》,第一行最后"庚"字下还有地脚空位,第二行写到"光"字,如果这时候换行,下面觉得太空,于是写了"禄"字,又觉得地脚空间没有了。行草作品中往往有这情况,所谓"齐头不齐脚",天头容易齐,地脚就未必了。
这是米芾《贺铸帖》,你可以看到天头很齐,地脚就不是了,像第五行结尾处,少写一个"可"字太空,写上"可"字后又觉得有点挤,这种情况是很难避免的。
我曾经遇到一位爱好书法的朋友,他说要把地脚处写整齐,才算本领。我说王羲之也不整齐的,你看《初月帖》,哪整齐了?难道王羲之也没有本领吗?这么一说,他才放心了。
这是王羲之《远宦帖》的地脚线,还算是比较整齐的一次。
如果望望《兰亭序》的地脚线,更是参差不一,所以不要给自己设下红线。
格式是一种通常的规则,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写的。
只有在真书作品如木版书的书稿中,天地两头会写得很整齐,完全照着格式来写。具体怎样运用格式,下一堂课继续。
谢谢。
本节要点:
· 统计字数的注意处。
· 怎样用点来表示重复和删除。
·
书法作品的基本格式。
复习思考:
· 孙过庭《书谱》中既然有很多字旁边有三点,那临帖时要不要写出这些删除的字?为什么?
·
这是俞和临《兰亭序》,他怎样处理王羲之删除的字?你赞同吗?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