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蜂群内部温度(蜂群的温度应该是多少度)

导语:蜜蜂养殖技术|不同蜂群巢内温度分布的特点及管理措施

一、无蜂子群巢内温度分布特点及管理措施

1、越冬期蜂群巢内温度分布特点及管理措施

在蜂群的越冬期,外界温度低于10℃,蜂群开始结团,一般,越冬蜂团的外壳面温度保持在6~8℃,内部温度在10~30℃浮动,并做周期性的变化,当蜂团的内部温度低于10℃时,蜂团中央的蜜蜂就开始吃蜜产生热量,蜂团内部温度上升到24~30℃,内部的热量通过蜜蜂身体及移动向外传导,如此循环,使蜂团的外围始终保持在7℃左右。

同时我们知道,弱群的产热蜜消耗比强群多,尤其是1kg以内的蜂群蜜消耗最大;蜂群断子结团后,周围环境越安静,蜂群的温度循环才能正常进行,蜜的消耗越少;结团越稳定、越紧促,蜜的消耗越少;同时蜜的消耗越少,蜜蜂的体能消耗也就越少,越冬后的蜜蜂寿命越长。

管理措施:根据此期蜜蜂的温度及活动习性,随着温度的下降应适当的保温,保证越冬蜂箱周围环境安静,越冬贮蜜宁多勿少,越冬蜂的数量尽可能的多。

2、非越冬期蜂群温度分布特点及管理措施

在非越冬期,无蜂子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无王或蜂王因故停产的蜂群,另一种是有王群,有蜂子群的无王、无子区(冷区)。由于没有蜂子,就没有育子要求,一般,无蜂子区或群温度分布特点是越靠近子区温度越高,越偏离子区,温度更接近于外界的温度。无王群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同时也保持着蜜蜂最低的活动温度14℃以上的巢温,而有王群的冷区温度在14~32℃之间循环。

无王群的温度只是维持蜜蜂正常生存所需要的温度,而有王群的冷区,是休闲蜂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是贮蜜的场所,温度循环变化有利于蜂蜜的成熟,同时又不过分消耗蜂量。

管理措施:对无王群首先要使其成为有王群,通过合并、介王、介台等,让蜂群恢复正常的秩序,其次根据蜂群的需要做适当的降温或保温(弱群)措施。

有王群的冷区,一般不做人为干预,既然能分暖区与冷区,说明蜂群的群势已经达到中等群势,蜂群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有蜂子群巢内温度分布特点及管理措施

1、育儿区温度分布特点及管理措施

在正常蜂群中,育儿的最佳温度为34.8℃,育儿中心温度基本变化幅度在0.1~1℃度之间,而蜂子分布的外围温度维持在30℃左右。

外界温度20~25℃时,蜂群主要依靠内部成年蜂、大幼虫、蛹自身的产热,维持巢内所需要的温度。外界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蜂群开始有降温和升温措施。

管理措施:在蜂群的育儿阶段,应保证蜂群的密集(蜂大于脾,巢脾不裸露,蜜蜂单层以上排列,每脾蜂数大于2500只),巢脾间有双蜂路(中蜂6~7mm,意蜂8~10mm),弱群在低温期应做适当的保温措施,中等群势及以上蜂群不做保温处理。

2、育儿区多分布于巢脾下部和巢门附近

在日常的饲养中,我们发现,春繁开始后,卵区逐渐扩大,卵区的起步位置多在蜜蜂聚集的巢脾中央区域,随着外界温度的上升,卵区向巢脾的下部发展,并且卵脾多位于巢门附近的巢脾上。

根据不同蜂群的需氧特性,我们可以知道,蜂群中蜂儿在成长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大,并且没有变通办法(成年蜂需氧量也大,但是可以通过降低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应对缺氧)。

管理措施:蜜蜂蜂子脾位置的这种特性验证了其对新鲜空气的需求,所以,在繁殖期,调控巢内闷的程度成为管理重点工作。在群势及巢内温度允许的范围内,卵脾,子脾以及新加的空卵巢脾应靠近巢门;保证双蜂路;给予适当的通风措施。

判断蜂群闷的方法,在繁殖期,外界温度不高于25℃时,巢门外有蜜蜂扇风,若10只以内蜜蜂扇风,说明巢内开始缺氧,若几十只蜜蜂扇风,说明缺氧加剧,若巢门口大量蜜蜂扎堆、聚集、甚至有类似分蜂的爽飞,说明缺氧非常严重。通风效果依据蜂群闷的程度调节,在低温期在防闷的同时也应注意温度的损失。

结束语:不同的蜂群在不同巢内环境下,对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根据蜜蜂温度的需求特性,应做合理恰当的调节,保证蜂群健康、快速成长。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