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个好汉(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好汉来了怎么办)
导语:“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好汉”娃的恶俗诗词张口就来,咋办?
01
现在的孩子真是超出我们想象,一二年级就已经开始玩爆改诗句的梗了。前些天接OK放学,他和同学一路嘻嘻哈哈地把不知道哪学来的诗句念给我听,直接把我给“惊”到了!
我摘几段给大家感受下:
人之初,性本善,
不写作业是好汉。
老师来了怎么办,
拿起菜刀跟他干。
菜刀断了怎么办,
拿起手枪跟他干。
没有子弹怎么办,
回家去找奥特曼。
奥特曼飞得慢,
飞到凌晨三点半。
三点半,捡破烂,
捡到一颗手榴弹。
扭一扭,按一按,
作业炸得稀巴烂!
我不知道大家的娃是不是也带回来一些类似朗朗上口的改编诗句?你们听了这些后是啥感觉?
会有点被吓到,开始担心现在的孩子怎么会这样想,哪来的歪风邪气?
还是会既有点惊到也觉得有点好笑,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么能造、还句句押韵的?
抑或是心情复杂,诸多情绪都有?你们会立马批评阻止?还是会不置可否,回避着随它过去?
02
那天我第一次耳闻,还是有点意外的。刚开始听到拿工具和老师干,我觉得好粗鲁,但是听到后面还是觉得有些好笑的,奥特曼也好、不想做作业也好,都来源于真实生活中接触的和感受到的!
虽然这种篡改文化,我是不认同的,恶改诗句在这群还不具备是非判断的小学生中流传,是对孩子的荼毒。
但是在那个当下,孩子们正兴致勃勃,我完全不想拉下脸和他们讲道理。因为这很容易把气氛弄僵,然后孩子们内心就一定会想:“那下次就不和你说好了。”于是彼此渐行渐远……
所以我认真听完后,反倒先表达了自己认同的那部分,比如改编后的那些幽默感和真实的生活元素,不认可的部分先暂时搁下了,等后面找时机和孩子聊。
03
暂且撇开篡改的内容恶俗这一点,站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看,平时背着各种似懂非懂的古文诗句,突然发现这些有点距离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改编变成另一个有着强烈对比的版本,他们就会觉得特别有意思。其实某种意义上,它也属于幽默感中的“认知反差”。
就像我们之前分享过的,从两三岁开始,每个孩子天生就开始有幽默感。他们一直很喜欢“认知反差”,比如幼儿园的时候,你和他说,浑身是刺的豪猪穿上波点衬衫就是一场灾难;一条蛇想给自己穿上裤子然而它并没有两条腿;毛绒绒的绵羊穿上厚厚的外套后热得直冒汗...... 他们都笑得前仰后合。
另外通过这样的改编,诸如“不写作业”之类的这些内容也多少说出了孩子们平时压根不敢说出口的“心声”,释放了他们内心的压力!
有时候,也正是这样说说笑笑的心态,让他们学会接受和宽容自己的不够好。在这个鸡血不止的社会上赖以生存,保有这样一份能力其实也挺重要!
其实进一步想来,和我们工作不顺心时会吐槽的其实也差不多!(当然需要掌握度)
04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因为不能理解孩子的幽默感,亲手毁掉了娃天生的幽默感,其实也挺可惜的。
正如之前有个妈妈也道出了家里孩子爸爸的“杀伤行为”:
要知道一个幽默的人(即便只是孩子),也是具有天然的资源吸附能力的。因为它不是一个单向生长的品质,它更像是土壤,能源源不断地给智商、情商带来持续的滋养。
所以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来说,幽默感有时候真的会比天资、起点这些“硬件”来得更为重要。
奥地利研究者们近年发现,有趣的人,尤其是享受黑色幽默的人,相比缺乏幽默感的人,语言与非语言智力更高,而情绪受扰以及侵略性产生的几率则更低。
这个理论放在孩子身上非常好理解,孩子要展现出幽默感,涉及语言表达技巧、肢体配合程度,以及揣摩人心的能力,很显然,一个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别人笑点的娃,他的智商和情商一定是不低的。
从小习惯于幽默表达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加豁达包容,对周围的人更友好,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解读和向往,对挫折和痛苦有更好的回弹和修复能力。
幽默对孩子来说是最不稀缺的品质,大部分孩子在孩童时期就已经是天生的“幽默家”了,而最后能否保留下来,全凭我们的保护了,至少,不要轻易地去杀伤。
本文内容由小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