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怎样评价诗词(如何评价诗词好坏)

导语: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词)人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的主旨;二是体味诗词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词)人的观点态度,还需抓住不同类别诗词的特点。

1.写景抒情——品味意境,揣摩感情

这类诗歌一般都要营造一个特定的意境,让读者在品味意境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感情。鉴赏这类诗歌主要是展开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如在眼前,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进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王维的《鸟鸣涧》诗歌运用桂花、春山、月出、山鸟等自然景物创造出静谧的意境,吟咏想象,就能理解作者对幽静的山涧景物的喜爱之情。贺知章的《咏柳》,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都属于这类诗歌,可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揣摩。

2.托物寄兴——辨物明志,把握主旨

这类诗歌往往运用比兴或象征的表现手法,借咏某一事物表现某种主题。鉴赏这类诗歌首先要辨析“物”的特征,揣摩议论抒情的句子,进而明确所要表现的主旨。虞世南的《蝉》就是一首托物寄兴的短诗。首先要理解诗中“蝉”的特征,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声音远播。后两句的议论则是表明主旨的: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又如骆宾王的《咏蝉》则是借蝉抒写自己遭诬的处境,政治上的不得意及高洁的品性,咏物寄情寓兴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曹邺的《官仓鼠》则借官仓里的老鼠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

3.忧国忧民——知人论世,领悟情感

古代不少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写出了许多忧国忧民之作,尤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如唐朝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时期,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时期等。理解这类诗歌要联系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进而领悟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思乡怀人——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这类诗歌往往借助于某些具体意象,抒发诗人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人身在东都洛阳,听到了饱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曲,思念家乡之情顿生。借助于《折杨柳》这支曲子,理解传统文化中杨柳的内涵,这首诗蕴涵的感情就能把握了。古诗中还常常借大雁、月亮等意象表达思乡怀人之情。

5.怀古伤今——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这类诗往往通过对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或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或发表某种感慨。理解这类诗歌,首先要联系相关的写作背景,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要正确理解所运用的一些典故。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先要了解词人写这首词时已年近半百,但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用,空有报国之志而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其次要理解词中所描写的古人古事,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怀古伤己: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又如理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要联系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背景,又要理解刘义隆、孙权、刘裕、廉颇等典故的含义。既表现了对统治者不思恢复的强烈不满,又表现了对统治者不重用自己的愤慨,既怀古伤今,又怀古伤己。其他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也属于这类诗歌。

6.阐发哲理——理解现象,准确阐发

这类诗在宋代特别多,因为宋诗崇尚理趣。诗歌往往由某类自然现象入手,发表某种有普遍意义的见解。理解这类诗歌,首先要理解所描写的某种现象;其次能用准确的语言阐发诗中蕴涵的哲理。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描绘的是庐山的自然景观,即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景象,阐发的哲理是要多角度看问题,否则就会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7.送别友人——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古代诗人往往以诗会友,以诗别友。在送别友人时写了大量的送别诗。这类诗有直接表现与朋友间的深情厚意的,有借送别表现某种品质、胸襟、抱负的。理解这类诗要从所描绘的景物与所描绘的感情两方面入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所描绘的是送别饯行的场景。它抒发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是借助于柳这一意象来表达的。又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描绘的是江边送别的时间、自然环境,表现了自己纯洁高尚的品格。此外,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都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8.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盛唐有两个重要的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等,他们或借诗歌表现对统治者的不满,或表现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或表现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理解这类诗歌要品味诗句的语气,进而品味诗歌的思想内容。王昌龄的《出塞》从“但使”和“不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统治者用人不当的不满。他的另一首诗《从军行》表现的则是守边将士誓死卫国的决心,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王之涣的《凉州词》表现的是守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感情。

本文内容由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