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苏木乡属于哪个县(苏木是乡还是村)

导语:地名里的历史文化记忆——苏木乡地名简介(三)

西店 在杞县城西南9公里、苏木西北4.5公里处。3个村民组,128户,563人,耕地514亩,属孙路口村委会辖村。

明嘉靖年间,此地为开封一亳州(今安徽毫县)、杞县一扶沟县古道交会处。车马轮蹄频繁。张姓于路西开设客店,渐成村落,故名。聚落正方形,面积4.84万平方米。主街纵横“十”字相交。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机井7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

村南侧有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状元孙贤墓。

大路东北通县城。

小何庄 在杞县城西南9.5公里、苏木西北4.5公里处。3个村民组,121户,526人,耕地553亩。属孙路口村委会辖村。

明代何姓居此成村,以户少名小何庄。

聚落矩形,面积5.76万平方米。纵横主街“十”字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机井8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兼种蔬菜瓜果等。大路东北通县城。

何庄 在杞县城西南9公里、苏木西北5公里处。2个村民组,154户,649人,耕地738亩。属孙路口村委会辖村。

明代何姓于此建村,取名何庄。

聚落矩形,面积5.52万平方米。主街纵一横二相交。村民沿街道两侧分户建居,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机井10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

卫生室1处。

大路东北通县城。

刘庄 在杞县城西南12.5公里、苏木西2.5公里处。7个村民组,411户,2055人耕地2296亩。刘庄村委会驻地。

清乾隆《杞县志》称为小刘庄。以户少而名。至清末户增人多,改称刘庄。

聚落矩形,面积50万平方米。主街纵三横四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机井35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兼种苹果百亩。小学1所,卫生室3处。

北临郑永公路、朝杞地方铁路。

寺头岗 在杞县城西南7.5公里、苏木5公里处。5个村民组,362户,1810人,耕地1790亩。寺头岗村委会驻地。

明初建村岗上,岗北有古寺一座。因村在古寺之前,故名。清咸丰年间筑土寨,以当时村内有武举、秀才多人,更名为武德寨(寨墙已废)。后复名寺头岗。

聚落矩形,面积60万平方米。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东、南坡青沙,西坡稍淤,北坡两合土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

1979年起集(农历双日晨),月逢四更会。

村北古寺遗址周围曾出土砖室墓。墓砖有绳纹,厚4.5厘米,亦有空心大砖,有铜镜、陶等文物。已送县文化馆保存。

小学1所,卫生室1处。

大路东北通县城。

大朱庄 在杞县城西南9公里,苏木西北6公里处。4个村民组,300户,1500人,耕地1887亩。大朱庄村委会驻地。

明初朱姓居此成村,名朱家庄,简称朱庄。清末为别于其北之另一朱庄,故冠“大”字以别。

聚落矩形,面积21万平方米。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机井21眼。主产小麦、棉花等作物。兼种苹果180亩。

小学1所,卫生室3处。

东临南北大路通县城。

林寨 在杞县城西南12.5公里、苏木西北2.5公里处。3个村民组,272户,1364人,耕地1205亩。林寨村委会驻地。

据《林氏族谱》载:其始祖于宋代迁此建村,取名林家寨,俗称林寨。

聚落近正方形,面积25万平方米,民舍大多为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两合土。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

村人林继禄研制“黄糊精”,产品畅销上海、两湖、两广、四川、黑龙江等地。

小学1所,卫生室3处。

邓圈 在杞县城西南17公里、苏木南2公里处。10个村民组,567户,2802人,耕地4010亩。邓圈村委会驻地。

明初邓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环村筑土围,取名邓圈。

聚落矩形,面积34.4万平方米。主街纵横各三条经纬相交,状若棋盘。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东坡黏土,其他三坡青沙。机井15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小学1所,卫生室1处。

大路东北通县城。

本文内容由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