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如何利用矛盾论解决问题(运用矛盾学观点如何解决矛盾)

导语:用矛盾论的观点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利用矛盾论解决问题(运用矛盾学观点如何解决矛盾)

最近,笔者用《矛盾论》中的“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市场经济,特别是分析“市场交换”这个主要矛盾,有很多新发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有很大帮助。

现将我的发现与各位分享如下:

一、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一对矛盾,统一于“市场交换”这个统一体中

市场交换是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按《矛盾论》的“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市场交换是买方(需求侧)与卖方(供给侧)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体。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叫“谁也离不开谁”。

事实上很明显,卖货的找不到买家货便卖不出去,同样买货的找不到卖货的也一样不行。所以在考虑市场经济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供给侧与需求侧双方的依存问题,而不能偏废。

一般来讲,供给侧更多地联系着企业与资本,负责生产经营,技术创新,以便向市场生产并提供产品。以前,我们曾讲“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便是解决供给侧的问题。大力提升生产力,注重“效率管理”是供给侧应主要解决的问题。

需求侧系指买方客户,成份比较复杂,既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也包括消费市场客户。不过生产经营最终是为消费客户服务的,因此,消费者才是真正的需求侧。而消费者又包括大款消费者与普通消费者。普通消费者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的另一身份是工薪劳动者。

实际上,市场交换主要是在企业与工薪劳动者之间的交换。

如果对需求侧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又会发现:

消费客户往往又是消费需求与购买力的对立统一。消费客户有无购买力往往又涉及到收入分配与公平合理。因此说,市场交换能否顺畅往往又涉及到供给侧的“效率&34;,企业与消费者(员工)存在双重依存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还有一对矛盾:即收入与成本的矛盾,这对矛盾体现在企业与消费客户两类市场主体中。这两个主体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两者之间首先存在着“你的成本就是我的收入”的双重依存关系。

由于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工薪劳动者又是消费主力军双重身份。他们与企业存在着依存关系,因此:企业的人工工资(成本)构成他们的经济收入。同时他们的消费支出(生活成本)又成为企业的销售收入。

一般来说,无论哪类市场主体都以挣钱(攒钱)为中心统筹收入与成本的关系。总的原则是少付出(降成本)多回報(增收入)。企业不愿增加人工成本,多付工资给员工,这自然影响员工收入。同样,员工又以消费者身份出现在消费市场上,不愿增加购物成本(省钱),这又影响企业营业收入。因此企业与消费者(员工)同时存在双重对立关系。

由于企业的人工成本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自然也影响到工薪劳动者收入处于不断下降趋势。同样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存在压力,收入有限,迫使他们不断节衣缩食(省钱),又使得企业销售收入处于下降之中。

因此,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无论是工薪劳动者收入或企业营销收入都处于下降趋势。这是现在许多企业越来越难干,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

现在,人们己经认识到“扩大就业”与“增加劳动收入”的重要,并把扩大就业当作最大的民生看待。问题是在市场经济运行逻辑中,扩大就业与增加收入是被当作企业“经营成本”对待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中,谁会主动增加“经营成本”以削弱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呢?在追求自负盈亏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里,谁敢于主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岗位,无异于增加经营成本,削弱自己,成就竞争对手,导致自已自取灭亡。

可见,社会要求的“扩大就业&34;,“鼓励创业”等。有效果吗?大家都清楚。原因何在?上面己说清问题了。

四、扩大就业一一国有企业的新使命

大家都知道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以至客户购买力的重要。但每个民营企业都不愿主动增加劳动岗位,以至削弱自已的竞争力。怎么处理这个矛盾?这就需要发挥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的作用。

国有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产物,主要用于解决民营企业不愿干,不想干,而整个社会又必须需要它的需求问题。例如,增加社会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这项工作民营企业不愿干,谁来完成?只有通过国有企业来完成了。

笔者家乡有一大电厂,当然是国有企业。电厂的企业效益不得而知,但电厂养活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外包企业,这些外包企业又提供了几千人的就业岗位。这些人的劳动收入以及带来的消费开支又带动了相关服务行业的繁荣,拉动了一方经济。又如一个矿务局以及它提供的就业岗位,曾经拉动了半个城市的发展。

过去人们常说,国企没有效益,需要重新改制。从现在看来,这种说法需要重新评价。效益可分为“个体效益”与“社会效益”两类。一个企业经营下来只让企业个体受益,而对周围社会没有带动,甚至压缩了这种带动,这种效益就是个体效益。而一个企业通过经营带动了员工增收,又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发展,这就产生了社会效益。过去讲国企冗员太多,企业没有效益,民企不养闲人,富有效益。现在看来,这种说法需要改变。

几十年来,民企不养闲人,富有效益,但也不增加员工收入,不产生客户购买力,将自已搞到“百姓无钱消费,企业产品积压”的地步。以致实体难做,转战股市房市地步。

当然,我们不是说国企不讲效益,不需要管理。而是说不能象民企那样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压缩员工工资,降低人工成本来增加效益。国企更多的是通过降低物耗,节约物料成本,设法增加产出来提高效益。并以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为经营目标。现在,随着企业经营方法的不断丰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智能合约等科技手段的进步,国企完全可以通过完善制度民主管理与科技创新等手段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将按劳分配与增加收入相结合,将劳动激励与提高市场购买力相结合,这应该是国企劳动管理制度的一个特点。同时体现了效益(按劳分配)与公平(增加收入)相结合的特点。这种试点完全可在国企中进行。

发展国企还是抵御资本出逃的重要手段。有人预测,随着我国社会人工成本大幅增加,资本有大规模出逃的危险。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是抵御资本出逃的定海神针。资本出逃的空间完全可以由国企填补。鉴于中国市场的广大以及国企带来的购买力上升,资本不敢轻易出逃。

本文内容由小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