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九子夺嫡是康熙造成的(康熙九子夺嫡是哪九子怎么读)

导语:九子夺嫡,映照康熙的苦难童年

康熙是千古一帝的英明之主,可是他在晚年却对于接班人这个问题无能为力,甚至心力交瘁。

其实本来康熙是早已选定了太子,可是怎奈康熙在位时间太久了,太子也是熬不住了。

太子胤礽被康熙两立两废,这也导致很多皇子看到了机会,开始争夺太子之位。

结果引发了九子夺嫡,康熙九个儿子参与其中,几方斗得是头破血流,最终酿成悲剧。

然而,小编觉得,这与康熙的苦难童年是分不开的。

01:出生时离开母亲的怀抱。

康熙的童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幸福。他的母亲是一个不得宠的妃子,所以他从出生开始就不受待见。

清朝的制度,皇子和皇女出生后就得与自己生母分开,由专门的奶娘抚养。

因此康熙出生后,是在奶娘和宫女、太监们的陪伴下生活。

小康熙影剧照

不仅缺少父母的爱,甚至还见不到自己的父母。

所以康熙在长大以后经常会说自己缺乏母爱,可见生在皇家也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那么清朝的皇帝为什么从小就和生母分开?

其一防止皇子被毒杀:皇宫中尔虞我诈的事太多,妃子之间为了争宠,许多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做出来,毒杀皇子的事屡有发生。

其二避免外戚专权:清朝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是为了让孩子与自己的母亲分开,避免被溺爱,避免皇子和生母感情深厚,皇子长大成人以后一旦继承皇位重用生母亲族导致外戚专权现象。

在汉朝时期,母凭子贵,外戚专权是比较严重,不利于统治。汉武帝曾经为了避免外戚势力过大,立下母死子立的规定。

因此为了避免外戚专权,但赐死生母又有点残忍,所以把皇子给其他人抚养,既削弱生母的势力,又能维护统治,相比汉朝而言又有点人情味,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其三避免养于妇人之手:古代的储君怕的就是生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皇子的性格容易软弱。

交给他人抚养,由于不是自己亲生的,对待皇子自然没有生母那般的溺爱,缺少原始的羁绊,这非常能锻炼皇子的忍耐力,面对国家大事时,更能有决断力和格局。

与生母分开,减少让皇子孺慕之情,不要像女人一样易感伤,软弱,这也是希望皇子有男儿气概。

02:宫外孤独避天花

康熙幼时,出宫避天花。当时宫中没有特效药,天花又是传染性非常强的病,还死亡率及高。

根本没办法治疗,发烧,疼痛,烦躁,恐惧,全靠自身的抵抗能力。

所以在康熙得这种病时,就被专门安排皇宫外西墙的一座宅院。

康熙在得天花的那段时间,孝庄太后急得要命。

天花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都是避而远之的,而孝庄太后太后却派了自己的侍女悉心照料,耐心陪伴,天天牵挂着康熙。

但是,这场病才是真正的考验小小年纪的康熙。正是因为他挺过来了,如此也成就了康熙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一个因素。

理由很简单:因为康熙出过天花,有终身免疫力。

而恰巧的是,康熙十七年的时候,太子胤礽得了天花,康熙皇帝都不曾舍弃其半步。

可见康熙皇帝确实是喜爱的这个儿子。

03:八岁痛失皇父,十岁痛丧母亲

康熙的皇父顺治帝先后娶了19位后妃,涉及满人、蒙古人、汉人,家庭关系十分复杂。

而皇祖母为皇父先后选的五位蒙古后妃。顺治帝并不喜欢她们,先后废掉两位皇后,又冷落了另3位蒙古妃子。

因此,祖母和父亲关系不洽,磕磕碰碰,一时失和。

康熙从2岁到7岁的6年间,他的皇父顺治帝沉醉于董鄂妃的爱恨情仇里,天天醉生梦死的,也没什么空管他。

康熙7岁时,董鄂妃病逝,皇父过度悲伤,寻死觅活,先要自杀,被祖母派人昼夜看着,后要剃发出家,不久又患了重病。

康熙虽然被皇父冷落,但毕竟是有皇父的庇护。但他8岁的时候,年仅24岁的皇父竟然与世长辞。

父亲死了,祖母和生母痛苦不堪,整个皇宫都笼罩在悲哀的气氛中。

康熙在乾清宫给皇父守灵、默哀、祭拜、哭号。这给幼小的康熙,造成巨大的心灵打击和精神创伤。

康熙继位的第二年,生母佟氏就病死了,这时康熙帝才10岁。

两年之间,父母双亡,这对康熙来说,是人生幼年时的大不幸,是一场天崩地裂的灾难打击。

让成年后的康熙颇为抱憾。曾感怀不已地说:“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对父母缺失的爱,康熙是不幸的,因为他对于父母的记忆少得可怜,天下最平常的亲子时光对他来说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

也正因为康熙从小失去父母的爱,所以对自己的皇太子胤礽格外宠爱,反而害了他。

是人都有一种补偿心理。自己这辈子得不到了,那就投射到子女身上。

所以康熙对诸皇子都很娇惯宠爱,尤其是皇太子胤礽,其母亲赫舍里皇后在生他时难产而死,他也是从小失去母亲,所以康熙对他的宠爱可以说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

胤礽影剧照

胤礽2岁就被立了太子,他是大清历史上最后一个公开册立的储君。

康熙因为对皇后赫舍里的眷顾,将一腔深情都倾注到了二人的爱子身上,甚至不惜违背大清先例,在自己盛年时就早早立下继承人。

可是,这样反而让胤礽长期生活在温室之中,接受群臣吹捧,认为皇位理所应当,失去了所有斗志。

一旦人有了明确的念想,并且那个目标触手可及,他就会开始期待,开始急不可耐。

胤礽这个太子一当就是37年,没办法,他立得太早,康熙又太能活。

如此漫长的岁月里,他这个太子越发烦躁。在他消磨了斗志,蹉跎时间的日子里,他的那些弟弟们开始茁壮成长,等到已经能危及他太子地位的时候,胤礽已经错失了一切。

家应该听说过鲶鱼效应,渔民把一条鲶鱼放入沙丁鱼的运输容器里,使沙丁鱼通过中途介入的“敌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增强彼此的竞争力。

胤礽影剧照

过早的立储让胤礽没有了危机意识,整日醉生梦死,失去了斗争和活力。

在这宫中没有城府的过日子,连女人都活不下去,何况是皇子。

胤礽的大错不是因为其能力不行,在历史上胤礽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

他长大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

他的错是太过养尊处优,不懂“装”,也不懂“人心”。太子监国期间,康熙接到了臣子的弹劾,上奏皇帝说太子监国敲诈勒索,暴力不仁,放纵奶妈行恶等等。

康熙也明白这其中有些失实的部分,但他仍然惩戒了太子,并宣告其:“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这其中的缘由太子一定猜不透。到了太子最后一次被废的时候,康熙说自己包容了这个儿子20年。

是因为,康熙十八子病重在床,身为嫡长子的胤礽,却对弟弟的病情无动于衷。

胤礽16岁的时候,跟随康熙出征乌兰布通。征讨前夕,康熙突然疾病,脸色苍白,身体不济。

胤礽就跟在身边竟然无视皇帝病情,没有表达一丝一毫的担忧之色,这一点让康熙大为触动。

以仁孝治国的康熙眼里必然容不下这个不忠不孝的儿子,为了赫舍里,他硬是忍了20年。

康熙晚年的时候,胤礽频频犯错,太子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让其他阿哥们看到了争夺的曙光,各自结党为营,目的就是将太子拉下来。

这很难不让胤礽心惊胆战,每日每分都焦虑重重。

最后他与康熙矛盾激化,当面顶撞康熙,甚至在外行军时,夜晚靠近康熙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涉嫌“弑逆。

令康熙大怒,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虽然后来再度立为太子,但是最终还是被废弃,之后被幽闭,直至1725年死亡。

九子夺嫡最终是机警谨慎的胤禛荣登大宝,胤祥成为辅佐重臣。

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最惨,被关押囚禁折磨致死。

剩余的皇子虽然没有丧命,但是大多都遭受了长期的囚禁,爵位也被剥夺。

04:结 语

康熙的童年是在忧患中较早成熟,十岁以前目睹世态炎凉,知道人间冷暖,在磨难中使他早熟。

在康熙的童年里,皇父根本无心、也无暇顾及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与教育。

不过好在康熙有一位好奶奶孝庄太后,一切的困难孝庄太后都为他扛着,祖孙俩相依为命抵抗了各种大敌,熬过了很多艰苦的岁月。

康熙8岁登基,对内要面临众亲王对皇位的虎视眈眈,对外要应付吴三桂等乱党分子的不断挑衅。

一个8岁的小孩和一个49岁的女人若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怕是早早就弃械投降了。

但孝庄太后却对康熙说:“孙儿,大清国最大的危机不是外面的千军万马,而在你自己的内心。

只要咱祖孙俩不倒,别说一个吴三桂,就是千万个吴三桂也不在话下。”

孝庄太后让康熙学会勇敢和意志坚强,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够扛得住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孝庄太后虽然很疼爱康熙,但是在对他的教育上,该严格还是很严格,从不曾马虎。

据说,康熙的保姆是个烟鬼,小康熙每次在看她抽烟的时候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抵不住诱惑也开始学了起来,并染上了烟瘾。

这件事被孝庄太后知道后,马上禁止,并帮助康熙戒掉了烟瘾。对于这种不良习惯,孝庄太后从不纵容康熙。

不止如此,孝庄太后还给他制定了很多规矩,比如说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不喜饮酒,不好仙佛,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可谓十分严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康熙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孝庄太后是功不可没的。她常常告诫康熙:不论做什么,首先要做人,只有你堂堂正正,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那么你做什么事都会事半功倍。

由此看来,一个人小的时候,吃苦受罪,经过坎坷,受过磨难。对人生的成长,事业的成功,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固然使人痛苦,却增强人的意志。福,固然让人快乐,却腐蚀人的精神。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重大,或许糟糕的童年不一定就会导致一个糟糕的人生,但糟糕的人生很有可能源于一个糟糕的童年。

对此你是怎么看呢?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