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孔子作《易传》目的是阐扬易理并破除迷信(孔子作易传的意义)

导语:孔子作《易传》,目的是阐扬易理,并破除迷信

《易经》成书的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是由八卦到十翼,经过悠久的岁月。从上古的伏羲,中古的文王、周公,到近古的孔子,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周文王和周公是父子,合起来算一圣,加上前后两圣,也就是伏羲和孔子,所以说是经过三位圣人的费心劳神,才能有这样的丰硕成果。

伏羲画卦,原本或许是为了造字。用八卦断吉凶,可以说是推行识字教育的一种方法。文王借重卦爻辞的变化,揭示建国育民的道理,担心暴虐的纣王不能容忍,不得不透过神道设教,借由占ト的包装掩护,不但使文王逃过生前的劫数,也使《易经》逃过后来秦始皇的焚书禁令。从此《易经》为占ト之书流传至今。有些人鄙视,有些人却盲目迷信,却不知孔子作《易传》“十翼”,其目的在阐扬易理,并且破除迷信。

我们的行为,最好凭良心,合乎伦理、道德的要求。凡是应该做的,不论结果怎样,都应当去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才是正当的态度。占卜的时候,若是只看结果,专挑对自己有利的才行动,动机已经很不纯正。孔子对于这样的占ト,持反对的态度。相反地,占ト的人,不应只是消极地等待占ト的结果,而是要更进一步,询问应当如何进行。一方面坚持正当的目标和途径,一方面则寻求趋吉避凶的方法。把消极的占ト,变成积极的处世智慧,才是孔子把易经列为必修的六经之一,所乐于见到的行为“变易”(持经达变)。

正当的事必须去做,在方法上有迷惑时,可以透过占ト作为参考。恶事、私欲根本不可以占ト。可与不可的分际,必须妥为掌握。

我是阿伟,一名易学的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受益者。普及易理,让社会更和谐!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