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两岁的婴儿处在什么期(可怕的两岁多久会过去)

导语:2岁左右的宝宝可能后经过一个特殊的时期——肛欲期,一定要重视

小龙快2岁了,小龙的妈妈最近有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小龙从上个月开始出现了憋尿的现象。小龙每次憋尿的时候都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脸发红,夹着腿,撅着屁股,说想尿尿。妈妈带他到厕所后他又尿不出来,可转眼又尿在了裤子里,最多的时候一天尿了4次裤子。为此,小龙的妈妈感到很焦急,担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其实,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并非生病了,而是他们正在经历“非常时期”——肛欲期。1岁左右的孩子通常都要接受大小便的训练,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当大便经过肛门,小便经过尿道时,黏膜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感,从而给孩子带来高度的快感。所以,当孩子学会自己脱裤子解大小便后,反复出现憋大便或憋小便,并将大便或小便解在裤子里的现象,这就是孩子肛欲期到来的表现。不过,并非每个孩子都有非常明显的肛欲期表现。

孩子的肛欲期一般会历经两个月左右的间,肛欲期一结束,则标志着孩子的性心理向着下一个阶段迈进。在这两个月里,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规律,破坏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进程,那孩子的肛欲期就会延长,有的孩子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处于尿裤子和大便拉在裤子里的尴尬及痛苦之中。

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如厕的大好时期,但是一定要耐心地、愉快地训练他们。如果态度粗鲁急躁,或者言谈举止之间显示出对性器官的鄙视情绪,孩子就会感觉紧张,心理压力大,进而会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并且还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形成畸形的性压抑心理。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非常时期”。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接纳并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父母要懂得孩子肛欲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从内心接纳和尊重这种规律,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父母不可以把孩子尿裤子或者大便拉在裤子里作为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2.平静地应对孩子尿裤子

当孩子把大小便解在裤子里时,要平静温和地告诉他:“宝贝,这不是什么问题,妈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不要说诸如“宝贝,记住下次要去卫生间”这样的废话,要明白孩子已经知道了要去卫生间大小便,只是他在目前这个阶段很难做到。

3.千万不要羞辱、责骂孩子

当孩子把大小便解在裤子里时,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都这么大了还尿裤子!”“你怎么这么笨啊!”“怎么不知道去卫生间大便?”“其他小朋友怎么就不尿裤子呢?”“你下次再尿裤子,我就不喜欢你了。”……要知道,羞辱和责骂并不能够改变孩子生命发展的本能,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贬心理,从而影响孩子人格中自尊的建构。

4.不要打搅孩子对排泄物的研究

当孩子对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时,父母可以告诉他不要把大小便到处涂抹。如果孩的手上沾上了大小便,你可以温和地告诉他,大小便中有细菌,如果不先洗干净手上的大小便,会生病的,然后协助孩子洗干净就可以了。父母不要以“肮脏”“羞”等概念来训斥孩子不讲卫生。

5.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大小便

控制排便是儿童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意味着孩子学会了便前有暂时的等待,然后到合适的地方去排泄。控制排便是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在这之前,孩子在意识到膀胱或大肠内有充盈感时就会自动排出大小便,这是一种先天形成的无条件反射。但有控制的排便,则是将充盈的信息先反馈到大脑,等到了便盆处,再指令膀胱、肠道括约肌等器官放松并进行排泄。可见这一复杂过程与儿童膀胱、肌肉发育及大脑皮质功能的发育完善密切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大小便训练可以从1岁开始。在训练孩子上厕所时,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配合掌握儿童排便习惯。一般在孩子睡前、睡后或吃奶、喝水后1小时,让他坐在便盆上,用“嘘嘘”声来引导他。通过时间、声音、坐盆姿势等相配合,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

(2)让孩子坐在便盆上大便。在这段时间里,即使孩子尿裤子了,或是大便已经排出,也应该坚持让孩子去坐便盆,强化排便行为与便盆的联系。刚开始训练孩子使用便盆时,坐盆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坐盆时不要喂食,也不要让其玩耍,以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父母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的表情,一般来说,孩子大便前会有放屁、面红、使劲、发呆等表现。

(3)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坐盆,并用“嗯嗯”声相配合,可以逐步养成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儿童控制大小便的次序是:夜间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夜间控制小便。女孩学会控制排便会比男孩稍早一些。

绝大多数孩子,在2~2岁半时能全天控制大小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体格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排便控制上,父母不要相互攀比,只要坚持训练,一定可以成功的。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