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导语: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八)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初二上册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怎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法: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寝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

(4)思欲就亭止息 ( )

32.下列关于【甲】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答案】31. 睡觉 只是 曾经 到,靠近 32.D 33.(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于是(我)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34.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寝:睡觉。

(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

(3)句意: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尝:曾经。

(4)句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就:到,靠近。

3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写水突出其清”错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本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没有写到水,故“写水突出其清”错误;

故选D。

3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空明:清澈透明。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2)由是:因此。

3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里面包含着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乙文为作者被贬惠州期间所作,作者在谪居生涯中常常苦中作乐,信步山野中排遣愁怀,领悟自然玄机。此次登松风亭未遂,却“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再次觉悟到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作者为人坦诚、天真、乐观豁达的一面。可知两文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都表现了乐观、旷达、随缘自适的心境。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本文内容由小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