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诗(杜审言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导语:杜审言这首诗,尾联突然写情?其实诗人巧设了伏笔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也是初唐时期的一位大诗人。
他的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也是思乡诗中的名篇。
有人不理解,这首诗尾联为何会突然转到思乡之情。
其实诗人在首联就巧设地设下了伏笔。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写作背景:杜审言的家乡在河南巩县,在公元670年中进士后,仕途长期失意,公元 689年前后,在江阴县任职。
晋陵,现在的常州。
陆丞是杜审言的好朋友。
陆丞原唱应为《早春游望》,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江阴市
1、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宦游人,指在外地做官的人。
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唯独只有在外地做官的人,才偏偏对自然物候的变化感到惊讶。
很明显,诗人这两句在发表观点。
我们先看“宦游人”。
谁是宦游人?
诗人就是,家乡在河南巩县,现在在江阴做官。
为什么用“独有”两个字?
诗人认为,只有宦游人才会对自然物候的变化感到惊讶。
言外之意就是,其他人(比如当地人或者在外旅游的人)不会惊讶。
这就很奇怪了,诗人为什么这么肯定?
当地人还比较好理解,他们熟悉物候,所以不会惊讶。
但是在外旅游的人呢,他们为什么不会惊讶物候的变化?
江阴长江大桥
我们要先回答:人为什么会惊讶物候的变化?
这很简单,因为物候实际变化和想象中不一样。
也就是说,有对比才会让人惊讶!
宦游人为什么会惊讶?
因为他会把看到的物候变化和家乡作对比。
那么,在外旅游的人为什么不会惊讶?
因为他不会把看到的物候变化和家乡作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因为宦游人长期在外地,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家乡;而在外旅游的人一般不会。
如何证明宦游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家乡?
“偏惊”两个字就是证据。
您看,“偏”就说明诗人不主动想,却会情不自禁。
也就是说,诗人会情不自禁地把看到的物候变化和家乡作对比。
您看,这就是诗人巧妙设的伏笔。
接下来,诗人就要写看到的物候变化,那么诗人是如何与家乡对比的呢?
云霞出海曙
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云霞从海平面出来,呈现一片曙光;梅树和柳树渡过长江,江南呈现一片春/色。
这是诗人看到的物候变化。
而诗人家乡的物候,肯定与此不同。
我们来推测诗人的家乡(河南巩县)应该有什么不同。
(1)云霞出海曙,江阴离海不远,所以能看到云霞,而诗人的家乡离海太远,自然看不到云霞;
(2)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长江,江南才有春/色,说明江北还是寒冬,而诗人的家乡也是在北方,所以也应该是寒冬。
您看,当我们理解了首联的伏笔,再读颔联,就发现诗人不是在写江阴的春景,而是反过来在写家乡的景色。
我们再看颈联。
黄莺
3、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shu气,和暖的天气。
黄鸟,指黄莺。
晴光,春/光。
绿蘋,水上浮萍。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和暖的天气催醒了黄莺,春/光让水上浮萍转成了绿色。
我们还是反过来看。
(1)淑/气催黄鸟,说明诗人的家乡天气很冷,黄鸟仍在冬眠;
(2)晴光转绿蘋,说明诗人的家乡,没有春/光,水上浮萍也没有绿色。
您可能要问了:江阴现在一片春/色,诗人为什么还要想着寒冷的家乡呢?
我们先读完尾联,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4、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古调,指陆丞写的一首诗,诗题为《早春游望》,但这首诗已经查不到了。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忽然听到你唱了这首古朴的曲调,唤起了我思家的念头,泪水简直要沾湿衣襟。
我们先做个假设:如果首联没有读出诗人的伏笔,中间两联我们就认为是写江阴的美景,那么您再看尾联。
朋友唱了一首歌,诗人的思乡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不是很突然?
更要命的是,前面三联和尾联完全脱节。
这是现代人的写法,古代诗人不会这样写。
再回到我们的思路:中间两联虽然在写江阴的美景,其实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乡的景色。当他听到朋友唱歌(原歌中很可能有思乡之意),泪水才会夺眶而出。
江阴
您可能还会问以下问题。
(1)诗人为什么用“忽闻”二字呢?
因为诗人的感情确实有转折。
“朋友唱歌”让诗人从情不自禁地思乡变为了主动思乡。
(2)诗人为什么要写江阴的春/色,而不直接写思念家乡?
这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
江阴的春/色这么美,家乡还那么寒冷,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但诗人仍然思念家乡。
这就更能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深切。
(3)诗人为什么会“欲沾巾”?
因为诗人本来情不自禁地思乡,但朋友的歌声无意中触痛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顿时积累在诗人心中的感情瞬间迸发,泪水不止。
5、总结
一般写景抒情的诗,诗人都是先写景再过渡到写情。
而这首诗很不同。
诗人先设感情的伏笔,再来写景,结尾再突然打开感情的闸门。
表面上看,写景和写情好像有脱节;其实每一处写景都是在积累感情,等到闸门一打开,诗人的感情便喷涌而出。
虽然我们读懂了诗人的构思,但很难学为己用。
因为在首联设伏笔,非常有难度!
这需要诗人具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力和很强的语言锤炼能力!
我们姑且先欣赏吧。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您的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本文内容由小碧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