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意思(无相道德经)

导语:《道德经》第二章:有无相生

《老子》一书共81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无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万物的根本;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无形物。他的这一思想,冲破天帝造众生的神论观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首创。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贵身自养,摄生修行;二是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论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既然身体能与天下并重,那么怎样贵身爱身呢? 老子认为,首先应摈除五色、五音、五味这些物欲享乐,然后注意摄生,见朴抱素,加强个人修养。后者是老子反复强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体现了一种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人生哲学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张就是“无为”,这是他认为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则。他们导顺应民心,符合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消除一己之心,使民众安居乐业,实现无为而治,达到“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②,难易相成③,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⑤,音声相和⑥,前后相随⑦。

是以圣人处无为⑧之事,行不言⑨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⑩,生而不有⑪,为而不恃⑫,功成而弗居⑬。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⑭。

【注释】

① 斯恶已 : 就显示出了丑。斯,就。已,语气助词,了。

② 相生 :相互克制,相互滋生

③ 相成 :相反相成

④ 相形 :相互比较

⑤ 相倾 :相互对照

⑥ 相和 :相互应和

⑦ 相随 :相互依存

⑧ 无为 :不争,不妄为,顺其自然

⑨ 不言 :不用政令,不用言词

⑩ 不辞 :不加干预

⑪ 有 :占有

⑫ 恃 :自恃己能

⑬ 居:自我夸耀

⑭ 是以不去 :因此不会丧失。去,丧失。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有了丑;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有了恶。

所以“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互相跟随才有顺序,这就是宇宙间永恒的道理。

因此,有道之人用“无为”的方式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教导众生。听凭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占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永存。

美与善是人们所极力追求的,然而不可刻意追求,更不可标榜。过分执着,就远离了本意。

事物相反相成,却又独立而存在,相互依赖和补充,在为人处事时,要善于加以运用,才能刚柔并济。

无为并不是一味的消极、什么事都不做。而是不做违背本心、违背天性的事。

以无为为有为,以无法为有法,这正是老子所倡导的生活态度!

有道之人遵循客观规律,以无为之法化解矛盾,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自我的成功!

秦朝末年各路诸侯相互征战,华夏大地一片荒芜,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后又先后进行多次剿灭异姓诸侯王的战争,最后虽然统一天下,但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民众,到处都是一片颓废景象。又经诸吕之乱,其国库空虚,民力凋零,社会已然陷入了停滞之中。

汉文帝即位之后,以无为之法,行有为之事,对内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对外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

本文内容由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