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留一缕清香是什么意思(空一缕余香在此的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空门一缕香清凉虚空缘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空留一缕清香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作为宋代文人“插花,挂画,饮茶,焚香”四般闲事之一的传统香事,在中国近代以后,由于种种历史缘由,在俗世的烟尘流转间渐渐湮没。的确,看上去似乎有些“高大上”的品香香席活动是需要精致的风雅闲情。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所能接触到的香品,大多与宗教相关。这些年来,逢正月初一,到寺庙烧头柱香的香客人山人海。俗信,第一个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香作为凡人与虚空圣界的信使,拉近人天的距离,是娑婆世界芸芸众生寄托宗教情怀的依藉。这也是我们对香品最直接和普遍的认知来源。无论东西方民族都不约而同地把香的使用提升至信仰层面。对当今世界各大宗教而言,香都是非常重要之物。犹太教,印度教,佛教都有焚香礼拜的习俗。因信仰之缘故,香品在我国民间传承历久。香与佛教的渊源深厚,耐人寻思。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就对香崇尚有加。几千年来,寺庙的袅袅香烟相伴那些出世的修行人于晨钟暮鼓的岁月里。对于佛教信徒来说,燃香礼佛,让人心生欢喜,遂忆念佛陀的智慧与慈悲,祈愿成就与佛陀同等圆满的生命境界。
佛典心经曰“……是故空中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在佛法中,将人与外部世界沟通感知的途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来统摄。相应于此六根所对应的外境很容易使人自性迷失、执著,如同尘垢遮盖清净自性,所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六根、六尘虽然容易使人迷妄,却也是悟道修行的切入点。佛法修行悟道“八万四千法门”,与鼻根相应的香尘,也是修行法门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体察香气出入无常而悟入本心。在《楞严经》的法会中,有二十五位圣者,分别讲述自己开悟的法门。香严童子就是以闻香入手,他见比丘们烧香,香气寂然,入于鼻中,观察这个香气,并非本来有的,也不是本来空的,不是存在于烟中,也非存在于火中,来时无所从来,去时无所执著,因此而心境澄明,证得阿罗汉果位。由于鼻根和香的密切关系,而演发出各种香的修持法门,从了悟香的无实体性而悟道,亦是佛陀度化世人的方便法门。
我国佛教禅宗丛林,几乎都有焚香的规制。香与禅之间亦有着很深的渊源。在禅宗宗门中,坐禅便会焚香。静坐又称为“坐香”,按照燃香时间的长短 来计时。每坐完一支香,再“行香”一会儿。行香又叫跑香,即是僧众在两次坐香之间的行走。跑香也并不是一定要跑,实际上是走。为什么要跑香?是因为坐久了,要下来活动一下身体。久坐不行,久跑也不行,坐和行都必须恰到好处。坐香跑香都是助道的因缘,都是为了调节身体。
若坐得太久不跑香或跑香不够,就会使得身体气血不畅通。佛教禅师认为香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烦躁时帮助静心,交友时以香为媒广结善缘。香是参禅悟道之机、显道表法之具,而禅以香正清和雅之道。禅与香互为因缘,互为体用。将香的应用融入禅修之中,形成“香禅一味”的理念,是禅宗文化的中国特色。
虔诚的佛教修行者,奉守教律,于身、语、意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慈悲心济世。他们的心灵也会散发出美好的芬芳,令人崇仰。佛教经典中也常以香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戒德香经》中,世间的香,多由植物的根、枝、花所制成,这些香只有顺风时能闻得,逆风时则不能闻得。佛陀告诉弟子阿难,持戒之香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其不受顺、逆风的影响,十方皆可畅达。
佛教认为香与人的智慧、德行有巧妙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契。佛经上说,佛陀在说法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发出妙香,能普熏十方。香也被用来比喻念佛的功德。佛教净土宗为念佛法门,念佛达三昧,一心不乱,可得佛加持与接引。佛弟子通过念佛的方式忆念佛陀的悲心和智慧。《首楞严三昧经》中,比喻念佛的功德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样,“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珍贵的香材也常常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妙品。其实燃香供佛最上乘者是人人本具的自性心香。心香就是用最虔诚的心来感通诸佛菩萨,以戒定慧香来供养诸佛。以有形的香加上无形的香,一个是庄重的表达,一边是心的光明澄澈,这是燃香供佛的极致。 香是佛教修行者性灵升华的助缘。佛门的香是清凉的香,它革除内心杂染,使人自性清净,于禅定处生出解脱的智慧。而今,香火鼎盛的庙宇,熏烧炽烈的香烟,污染空气不说,还往往形成火患,成了僧众的负累。香不在多,心诚则灵!《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空门一缕香清凉虚空缘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