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二年级(简单的排列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二年级上册)
导语:二上数学《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展开新课1.解读信息,提出疑问。
谈话:学数学就要与数字打交道。今天智慧爷爷给大家带来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课件出示: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最多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谈话: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和其他同学帮忙解疑。重点强调:两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不同(排除11、22等错误),“最多”就是要写全但不能重复。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规则之上。在学生自主活动前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疑惑之处,是为了保证其在随后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提高课堂有效性。值得说明的是,笔者根据第一次执教的结果,加上了“最多”二字,使题目要求表述更规范。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谈话:请大家用1、2、3三张数字卡片,先摆一摆,再写一写,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3.交流反馈。
谈话:写出一个的请举手。写出两个的请举手……写出比6个多的请举手。(写出6个的占绝大多数)
作品(1):12,13,21,23,31,32
作品(2):12,21,13,31,23,32
学生代表上台解读,教师把这两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交流:第一种方法有什么特点?第二种呢?如果请你给这两种方法各取一个名字,你会怎么取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形成统一:固定十位法、交换法。
完善:有固定十位法,那么肯定有——?
生:固定个位法。
师:你们很会思考。请你在纸上试着用“固定个位法”写一写。
4.对比优化。
追问:刚才有同学写出的不是6个,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看看。
投影呈现遗漏和重复的作品。让学生围绕这些作品出现的问题展开交流。
预设(1):太乱了,漏了一个。教师板书:遗漏。
预设(2):重复了一个。教师板书:重复。
设疑:这些作品不是遗漏了几个就是重复了几个。那么,怎么就能不重复、不遗漏呢?
预设(1):固定十位法和交换法是有规律的。
预设(2):刚才的方法都是有顺序的。
小结:大家说法不同,但道理一样。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去写,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顺势让学生再次回顾用固定法和交换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其优越性。
5.强化方法。
谈话:“固定法”和“交换法”都是很好的方法。刚才用“固定十位法”的同学,请再用“交换法”写一写;刚才用“交换法”的同学,请再用“固定法”写一写。
【设计意图】先反馈正确的作品,再反馈有瑕疵的作品,让学生经历一个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对排列方法的理解与感悟更加深刻。本环节的多个活动,比如给方法命名,用刚才没用过的方法再写一写等,均能起到巩固作用。
二、拓展延伸,初步建模1.涂色问题。
谈话:解决了数字的搭配问题,我们再来解决一个涂色的问题。
课件出示:
反馈。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每次都让其他学生先观察并判断采用的是“固定法”还是“交换法”。
作品一:
作品二:
学生均能快速作出判断。
作品三:
学生难以判断。教师追问:为什么你们判断的速度明显比前两次慢了?(杂乱无章且存在错误)继续出示。
作品四:
作品五:
2.比较交流,优化方法。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三个有错误,不同的城区要用不同的颜色,第四个有遗漏,第五个有重复。
生:我还发现虽然题目中有7格,但是我们不用全涂满。
师:解决搭配问题的关键就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要有序思考,采用交换法或者固定法)
随后用课件再演示一次,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初建模型。
谈话:刚才我们解决了数字的排列问题和城区的涂色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两个问题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1):结果都是6个。
预设(2):都可以用固定法和交换法解决。
预设(3):我发现北城和南城就相当于第一个问题的“十位”和“个位”。
预设(4):我还发现三种颜色就相当于数字1、2、3。
至此,学生已完成初步建模。
【设计意图】涂色问题和数字的搭配问题看似相差很远,实则是同一模型下的不同体现。在两个看似缺乏共性的素材之间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十分有利于模型的构建。
三、多样练习,进一步建模1.递进练习。
(1)小明有如下的三种硬币各一枚。现在他想选择其中的两枚,分别放在左手和右手里。他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三枚硬币就相当于数字1、2、3,两只手就相当于十位、个位。
(2)丽丽、军军、红红三人一起照相。
①三人合影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②如果军军一定要站在中间,可以照多少张不同的照片呢?
(3)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从乙地到丙地有三条路,那么,从甲地经过乙地再到丙地一共有多少种走法?
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把路线分别标记为a、b、1、2、3,达到简化的目的,从而渗透符号意识。
2.抽象建模。
师:现在你对搭配问题有什么了解?
生:情境变了,但问题的本质不变。
生:解决的方法没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变与不变”是模型思想的最大特征。变的是情境,不变的是本质、方法。
文/陈李勇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