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
辛弃疾的《太常引》(太常引辛弃疾古诗文网)
导语:古诗文学习089:九年级下册,辛弃疾《太常引》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
①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太常引,词牌名。建康,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名大虬(qiú),字叔潜,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②〔姮(héng)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③〔斫(zhuó)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传说月中有桂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斫,砍。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赏析
这是一首即席寄兴之作。月到中秋,仿佛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月轮转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白发不请自来,词人忍不住问月中嫦娥:这不是欺负人,又是什么?面对良辰美景,词人可能想到了沦陷的北国。他要乘风飞去,到万里高空去看一看魂牵梦绕的山河。月中的桂树虽然婀娜婆娑,却遮蔽了月光。
杜甫早就说过要是砍掉它,人间的清辉应该更多。朝廷中那些阻碍北伐的人,不正像这月中桂树吗?词人在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问月的情趣与隐喻的含意融为一体,耐人寻味。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词作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