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盐场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的盐场主要有哪些)
导语:以为我国盐场是几个“点”,实则如繁星,老师三个讲到三个没讲到
原以为我国的盐场是点状分布,因为在课本上给学生讲涉及到的仅仅有由北向的河北长芦盐场,台湾布袋盐场以及海南的莺歌海盐场等,但是今天偶然得到一幅我国盐场分布图,让我大吃一惊,着实羞愧于自己的知识浅薄,我国盐场分布,基本上凡是淤泥质和砂砾质的海岸,都有盐场分布,不仅是面状的,而且是面积异常大的,这些著名的盐场只是其中一个点,小点而已,如果硬要说点的话,那就是我国的盐场多如繁星,而且仅仅是沿海的盐场!
我们老师原来给学生讲,盐场分布的地理条件的知识也有更新,原来我们讲的是盐场分布地区的条件是:
第一,要有地势平坦的地形,这样适合晒盐。因为海岸按照自然地理形态可分为海口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
海口海岸因为有淡水的汇入,海水盐度低,不适合晒盐;基岩海岸由于受海水侵蚀,一般都是悬崖壁立千仞,风急浪高,要晒盐就需要把海水提到基岩海岸,这需要耗费很大的能源,即使可以是否符合产出比还是未知;生物质海岸因为红树林的存在,而且红树林是重要的海岸生态屏障,抵御台风等地侵袭的“长城”,不适合晒盐。
因此只有淤泥质海岸和砂砾质海岸适合晒盐,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地形坡度较和缓,这样在古代方便人类从海岸边取水煮盐,现代的人们造堤,引水晒盐。
第二,要有风,加速海水中水的蒸发,我国沿海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沿海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在沿海都有海陆风,就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因,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会加速海水的蒸发。别的国家不具有的条件就是我们国家的沿海还有季风,冬季一般是西北风或者东北风,夏季是东南风和西南风,气候上明显的季节变化为海盐的生产“锦上添花”,而且沿海的季风因为受到地表的摩擦力小,风力比内陆的要大,蒸发更加旺盛,更加有利于海水浓缩,结晶成盐。
第三,晴天要多,对于我国沿海地区而言,冬半年降水少,晴天多,加上冬季风强劲,对晒制海盐十分有利。还有比如说台湾的布袋盐场和海南的莺歌海盐场夏季处在盛行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雨影区晴天多,晒盐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没有讲到的内容,第一就是盐场的选址还有一个就是海水的盐度要高,一般是河流淡水汇入的海区,盐度比较高,适合制盐。除此之外,越向大洋内部,海水的盐度也高,相应地被海洋包围的岛屿海水的盐度要高于大陆沿岸,因为陆地面积大,一般河流淡水汇入的多,而岛屿就不一样,由于陆地面积小,汇入淡水本上就少,加上海水包围,盐度自然就高。比如说我国海南道的莺歌海盐场海水盐度极高,是世界上最咸的海区之一,被称作“苦海”。台湾的布袋盐场附近的海水盐度也很高。
还有一个没有讲到的是海盐的制作,因为生产力和人的知识不同,古代主要是煮盐,现代主要是晒盐。较早时用“煮海为盐”,就是把海水用土陶罐盛上,架在薪柴土灶之上用火烤,蒸发水分让盐分析出。后来在唐代有所改进,等海水退潮,盐民在经过日晒后的海滩上刮取盐土,选择一块比较紧实的土壤,上盖稻草树枝,压上盐土,再淋以海水,可以得到比海水浓度高数十倍的卤水,然后再煮卤为盐,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煮盐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燃料问题,我们地理上讲东南沿海常规能源缺乏,所以古代煮盐用的薪柴越来越昂贵,越来越稀缺,因此要变革。
后来就形成了引海水晒盐的方法,就是在沿海筑一道堤坝,把海水引进来,然后晒盐,从阜宁经过盐城、东台、海安、如东到吕四港的“范公堤”,就是代表,起到了“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其意思是说,海盐生产离不开潮汐,但是海潮过于强大,就会侵蚀海岸、损毁盐田、影响庄稼。同时又不能让陆地上的淡水进去,这样会稀释海水,降低出盐率,所以修海堤,也称“捍海堰”,堪称“海上长城”。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