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东汉为何宦官专权(东汉时期宦官权力大的原因)

导语:东汉宦官乱政何以产生,为何宦官多集中于“南阳帝乡”?

引言

宦官,可以说是中国自古以来历史舞台上的一个特殊角色,他们或为生活所迫,或为利谄君,或权欲熏心,或卖身求荣……无论如何,他们虽出于一己之私,但无形中也在历史脉络中留下了特别的印迹。

作为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宦官们在各自所处的政治时代中,既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又给特定时代的黎民百姓造成了或直接或间接的苦难。

与唐、明两朝相比,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的不同之处在于,唐、明两朝的宦官之影响是先害国后及民,而东汉时期的宦官则是先害民后及国。

东汉时期,宦官当道,朝政为宦官当权,干政搅局的政治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甚至在汉桓帝、汉灵帝时期还出现了“十常侍之乱”以及“五侯”等极为严重的宦官当政事件。

图|东汉宦官

在了解当时宦官们各种肆虐行径的同时,我们不禁疑问:

这些宦官是如何一步步走入那般地步,其背后是什么样的无形力量推动着这种历史现象的发生?作为个体的宦官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一、“东汉诸帝多不永年”,皇帝势薄,太后涉政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的时候宦官就已出现,刘修明先生认为宦官并非仅仅封建社会的产物,在两周时期它就已经出现,《周礼》 中记载有“阁人”,《诗》 中记载有“寺 人”。

不过,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东汉之前,宦官并不全部都是阉人,《后汉书》记载:“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 也就是说,宦官全部由阉人担任是自东汉才开始的。

在东汉时期,宦官的势力急剧膨胀。他们一开始只是服侍皇帝日常起居生活,担任着家奴的角色,而在此时期,开始出现宦官操持朝政的现象。

这种宦官操持朝政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东汉时期,皇帝或年幼,或体弱多病、寿命很短,“东汉诸帝多不永年”,自汉光武帝、汉明帝之后,所有继位的皇帝都是年幼就继位,不仅如此,他们寿命也很短。皇帝体弱多病、年幼即继位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朝政多由太后掌握,同时很多宦官或辅佐于太后,或开始为皇帝出谋划策,太后干预朝政使得皇帝逐渐在朝政上对太后及宦官产生了依赖。

图|太后干政

太后干预朝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她必须借助间接手段才能参与到朝政,否则便“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太后就不得不借助既常能自由出入于皇宫,又与自己及皇帝都有接触的众多宦官们。

太后干预朝政的另一后果是外戚干政,外戚作为太后族人自然会竭尽全力维护和扩张太后权力。

而这便会造成两种势力的对立,那就是维护皇帝权威的宦官与服务于太后的宦官及其外戚之间的对立。在此种形势下,宦官便成了一种实际传递政治权力,甚至能够影响朝政决策走向的重要角色。

图|宦官专权

因此,东汉时期的宦官便由原本唯命是从、随人驱使的皇家奴才变成了能够实际影响东汉政治的政治集团。宦官身份也具有了奴才和官员的二重性。

甚至在东汉时期还出现了宦官封侯的现象,这种被封侯的宦官被叫做“宦者侯”,据余华青先生所记叙,东汉被封为“宦者侯”的人数可查知到的至少有七八十人。如此之多的宦官被封侯,其背后的原因在于:

有些宦官拥护皇帝、有些宦官剪除外戚有功、有些宦官平定谋反……这些都使得在东汉宦官封侯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图|宦者侯

二、生于“帝乡”,知识广博

东汉时期,宦官数量如此之多,势力如此膨胀,那么他们是如何产生的呢?这首先可以归结于“南阳帝乡”以及都城洛阳的政治影响。

在《后汉书》中记载的拥有明确籍贯的宦官有: 蔡伦、曹腾、单超、徐璜、段珪、郑众、具瑗、左悺、孙程、唐衡、侯 览、曹节、丁肃、徐衍、吕强、赵佑、郭耽、 张让、李巡、吴伉、赵忠等总共有21人。在东汉13州中,《后汉书》中所记载宦官的籍贯分布最多的是荆州,有7 人,而且,除蔡伦之外其余宦官均集中在南阳郡;其次是豫州,共 4 人,其中两人来自颍川郡;在此之后是司隶校尉部、冀州、兖州、徐州,在这些之中除了徐州有2人,其它每州都有3个人。

剩下的州人数就比较少了,如青州、幽州都是 1 个人,最后并州、扬州、益州、交州、凉州都未出现有关宦官的记载。在所有的郡国中宦官最为集中的就是南阳郡,较为人们所知的如郭胜、何进都是南阳郡人,“中常侍郭胜,进同郡人也。”

郭胜与何进是同乡,“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也。”其次是颍川郡、河南尹、下邳国、济阴郡。在这些郡国中出现过至少2位宦官。

图|南阳郡

从数据上整体来看,东汉宦官的籍贯分布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宦官在东汉十三州的分布极不均衡。

他们集中分布在荆州、豫州、司隶校 尉部、兖州、冀州,这些州的宦官人数所占可考总体宦官人数的比例大约为83%,而在这其中,仅荆州一州占总人数比例为 29. 2%。

东汉宦官的籍贯多集中于或者靠近于“南阳帝乡”以及都城洛阳。 东汉都城洛阳所处地区在河南尹内,而在所有可考籍贯的东汉宦官中,直接来自于“南阳帝乡”南阳郡的有 6 人,,直接来自于河南尹的有 3 人,这两地的宦官人数之和约占总宦官人数的 38%。

而与这两地相近的颍川郡以及济阴郡都有2个宦官人数,占总人数的 17%。 总的来说来自“南阳帝乡”和都城洛阳以及距离这两地较近的宦官人数约占总人数的 54%。

为什么宦官的出处集中于南阳郡,以及都城洛阳附近?

政治中心因素和地理因素对此产生了影响。官吏多分布于政治中心附近是古代官员分布的一个通则,宦官在当时担任官员的身份,对政治产生着巨大影响,因此其分布当然也不例外。

洛阳是东汉都城,因此宦官分布集中于洛阳及其周围并不令人意外,那么,为什么宦官会集中于南阳郡?这得益于南阳郡“南阳帝乡”的地位。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汉开国皇帝,其故乡便是南阳郡,这也是南阳郡被称为“南阳帝乡”的原因。作为“南阳帝乡”,南阳郡的政治影响非同小可。

一方面南阳作为汉光武帝刘秀故乡,当地的很多地主豪强在光武帝刘秀打天下时发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卓绝的贡献,这使得他们以及其身处的南阳具有了巨大影响力。

图|汉光武帝刘秀

另一方面,在刘秀之后,东汉的众多帝王都曾巡视南阳,在此祭奠祖先,次数多达十二次,这使得南阳在当时成为仅次于京师洛阳的为统治者所重视的地区。

这使得南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地位上都有了巨大的跃升,而这就使得南阳人在仕途上的入仕、升迁具有了更好的机会和前景。宦官在这些方面当然也不例外。

文化因素的培养和熏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宦官在东汉时期是一个需要出谋划策、辅佐帝王或者太后的角色,因此其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文化素质,识文断字可以说是东汉宦官的必然要求。

图|宦官习文

《后汉书》之《宦者列传》所记载的宦官大多都是具备一定知识以及权谋能力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之中,蔡伦就是一个突出代表,蔡伦不仅具备知识和权谋,而且在科学技术上也有突出贡献,中国四大发明之造纸术就是由他改进的。

图|宦官蔡伦

可见,文化是影响官分布的一大因素。通过考察史料,我们发现在东汉 13 州部中,司隶校尉部、荆州、冀州、豫州、兖州文化发展相对较好,而扬州、并州、益州、凉州、交州文化发展则相对较差,这正解释了宦官集中于前面几州的原因。

三、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子脚下获升迁

东汉宦官的出处集中于与皇室接近的“南阳帝乡”以及都城洛阳,不仅是因为这两个地理位置会产生更大的政治影响和文化熏陶,而且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

皇室挑选宦官的最初动机就是选择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皇室的仆人,而开国皇帝刘秀作为南阳郡人自然保持着南阳郡的生活习惯,其后世历代帝王保持着同样的生活习惯,因此,可以说,皇室的生活方式就是南阳郡的生活方式。

这使得拥有南阳郡生活习惯的宦官更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睐。“同乡则言语习惯相同,较易取信。” 身为南阳郡人的宦官,其语言表达方式及习惯都很容易合皇帝心意,也更容易得到重用,进而参与到朝政中。

除此之外,人口基数也是一大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因素。据司马彪所作《续汉书·郡国志》中记载,在东汉 13 州部中,总人数最少的州依次为:交州、并州、凉州,这些州部并未记载有宦官出现。

在剩余 10 个州部中,除益州、扬州外并未记载有宦官出现外,其余 8 个州部所记载有的宦官数量同其本身所具有的人口基数呈正相关,呈现出相同的排名。

最后,宦官能否被选中当然也跟其自身能力和特点有关。能者居上是自古以来在任何领域都不可否认的选任原则。宦官个人的为人处事能力以及周游于各种权力纷争中的本事更是决定其是否能够为皇室重任甚至生存于皇室环境中的决定因素。

图|东汉疆域图

宦官覆灭,东汉实亡

东汉时期的历史特点可以概括为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权交替出现。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仍然持续着,外戚势力的代表大将军何进试图以各种手段消灭十常侍宦官集团, 不过历史上实际出现的却是十常侍率先消灭了外戚集团。

图|十常侍

最终宦官集团的覆灭是袁绍带兵进宫捕杀的结果,张让等宦官在袁绍的捕杀下走投无路,只好投河自尽。

从《后汉书》所记载的十常侍等人对皇帝的遗言可以看出,宦官集团对皇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而其覆灭也代表着真正维护皇帝的势力的彻底消失,在宦官集团覆灭后,东汉王朝也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

结语

总体来说,宦官是东汉历史上一个既重要又特殊的政治群体,政治、经济、地理位置、文化、人口基数以及个人特点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宦官们的籍贯分布。

宦官的分布一方面映射了东汉时期各州部的权力集中程度,反映了不同州部的政治、文化以及人口等情况,另一方面也从侧面折射出皇室与各州部之间的权力分配以及统治关系。它可以担当我们透视东汉政治情况的一个窗口。

而作为特殊政治集团中一分子的宦官个人,其命运浮沉以及对黎民百姓造成的苦难也使我们既沉声叹息又无奈垂手。他们也许从未有过成为宦官的念头,也从未有过干预朝政、周游于权力之中的想法,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推动一步步唤醒其内心的怨恨和报复、欲望和冲动,使他们自身做出令人叹息之举同时也逐渐成为了历史所需要的角色。

历史是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在个人主观动机背后始终隐藏的是一种无形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看似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但它又并不是主观的产物,也就是没有西方社会所谓的造物主,而是由各种根植于人类生存实践中的众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客观推动力。

历史的客观性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而它同时也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展现自身生命的舞台,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历史的滚滚车轮,但每个人同时也是推动历史车轮的力量。

图|古人活动

当我们感慨生活中种种客观制约的同时,不妨回过头去看看,客观本就以主观为构成要素,自由正是在限制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参考文献:

《续汉书·郡国志》

《宦者列传》

《后汉书》

本文内容由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