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什么样的鸡蛋好剥皮(什么样的鸡蛋难剥)

导语:每日一问:什么样的鸡蛋好剥?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鸡蛋的剖面结构图,不难看出,与蛋白紧密相连的结构是内壳膜。

鸡蛋剖面图 | 图源:wikipedia

我们平时剥煮鸡蛋时所谓的“不好剥”,其实就是鸡蛋被煮熟后蛋白与内壳膜的连接仍旧紧密,因此剥壳时会连壳带蛋白一起被剥下。那么要想让鸡蛋变得“好剥”,就得想办法让蛋白与内壳膜分离。那使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呢?

科学家曾研究过影响剥壳难易程度的诸多因素,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煮熟刚生产的鸡蛋和放置一段时间后的鸡蛋,刚生产的鸡蛋更加难剥。那放置的这段时间中鸡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通过检测蛋清的pH值,发现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蛋清的pH值会稳步上升(由最初约7.5到最终约9.2),而且放置环境的温度对pH值的上升速率有影响,温度越高,蛋清pH值上升得越快(在4℃的放置环境下需要6天,蛋清的pH值从7.4上升至9.0;在24℃的放置环境下只需3天,蛋清的pH值就从7.7上升至9.2)。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蛋清pH值的上升呢?一种解释是刚生产的鸡蛋中,蛋清里含有较多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故而pH值较低。并且此时蛋液填充相对饱满,使得蛋清与内壳膜接触紧密从而粘附力较大。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鸡蛋内的二氧化碳逐渐扩散至鸡蛋外并且伴随部分水分的散失,蛋清的pH值升高,同时导致蛋液的填充不如之前饱满,蛋清与内壳膜的接触不再那么紧密,使得粘附力降低。粘附力降低了,煮熟后的鸡蛋自然就“好剥”了。(不禁怀疑食堂早点卖的鸡蛋那么好剥是不是已经放了好久了[狗头])

图源:科学奇异果

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了,难道就必须要放个几天才能吃到“好剥”的鸡蛋吗?其实可能也没必要。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增强蛋清的碱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鸡蛋“好剥”,那么如果在煮鸡蛋的过程增大外界环境的pH值,或许也能起到差不多的效果。所以首先想到的是在煮鸡蛋的水中加一些小苏打,这样就能使水呈弱碱性,增大鸡蛋内的二氧化碳的扩散速率。

在鸡蛋被煮熟之后,为了能尽快享用,我们一般会用冷水浸泡以快速降温,其实这步操作同时也有分离蛋白和内壳膜的功能,其原因可能源于蛋白和内壳膜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综上所述,想得到一个“好剥”的鸡蛋,可以把上述方法结合使用,说不定煮出来鸡蛋的壳都能不剥自落[狗头]

参考资料:

[1] 鸡蛋

[2] Goodrum J W, Britton W M, Davis J B. Effe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on albumen pH and subsequent hard-cooked egg peelability and albumen shear strength[J]. Poultry Science, 1989, 68(9): 1226-1231.

[3] Hale Jr K K, Britton W M. Peeling hard cooked eggs by rapid cooling and reheating[J]. Poultry Science, 1974, 53(3): 1069-1077.

回答: Eric

编辑:yrLewis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