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贝壳在古代用作钱币(你知道古人为什么把贝壳当作钱币吗)
导语:“平平无奇”的贝壳为什么在古代能做货币
贝,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浅海区域,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在海边随处可见。但在先秦时期,它却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相当于后来的黄金白银。
五彩斑斓的贝壳
那么,“平平无奇”的贝壳为何在古代能做货币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发展推动货币的出现
在先秦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物质不丰富,人们以物换物即可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商品不断出现,人们发现物物交换存在十分明显的缺点:有些物品体积或重量过大,不便携带;对于同样的物品,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在交易中时常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公平。
再者,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单一、死板的物物交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种物品来充当中介物,保证交换顺利进行。而当时不知金属为何物的远古人只能寻找自然物来充当这一媒介。那贝壳又是如何从众多物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呢?这就需要从贝壳的几个特性来说起。
天然贝币
二、贝壳的特性决定其能成为货币
首先,贝壳很漂亮,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它很珍贵,喜欢将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这就使贝壳有了使用价值。
其次,贝壳便于携带,不易损坏。相较于个头大且不能分割的牛、羊,容易腐烂变质的五谷等,贝壳大小适中、坚固耐磨,可以随身携带,并长久地使用,十分方便。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贝壳方便计数。贝壳是天然的计数单位,都是一个一个的,方便与其他物品进行数量估算和换算。
既然如此,海边那么多贝壳,大家都去捡,不就“通货膨胀”了,贝壳作为货币的价值也就没有了?
铜贝
三、社会条件保证其正常流通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都能充当货币,只使用珍贵的品种,符合物以稀为贵的特点;而且,贝壳也不是直接拿来用就可以,还要经过打磨,而当时这方面的技术并不简单、普遍,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代价。
第二,古代交通极其不便,内陆的人想仅凭个人力量去海边,几乎是有去无回的。而对于住在海边的人们来说,捡拾贝壳运往内陆的成本非常大,因此贝壳成为货币后,会有专门的商人去大量收购,然后运往内陆。
不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币渐渐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如石贝、骨贝等。到商代时,出现了仿海贝形式的铜贝。春秋时期,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贝币失去统治地位。秦始皇统一货币后,贝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