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全文(三盼是什么意思)
导语:三盼
我小的时候有三盼,和村里的小伙伴最大的盼望就是过春节,因为过年时能吃上白面馍馍。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放学回到家,扔下书包就跑到厨屋馍筐里抓个黑窝窝头,又干又硬,边吃边跑到街上和小伙伴玩耍。
一年四季都是吃这个,最好的下馍菜就是大葱蒜瓣酱豆还有咸菜疙瘩。
二盼中秋节吃月饼。
01
儿时的中秋节过得好快,因为月饼吃不了几天就没啦,感觉八月十五还没过过瘾。
每年的中秋,预示着丰收的季节。
玉米地里待收的大玉米棒子,排列得像士兵一样准备接受主人的检阅;金灿灿的大黏谷穗子,压得谷杆杆都弯下了腰;饱饱的大豆荚有的笑得炸开了口……田野里,一派作物熟稔溢香的气息。
在节日前的半个多月里,村里到处飘着醇香酥甜的味道,制作月饼的人家早早就开始了生炉烘焙。
不到临近节日,大人们是不会把月饼买回家的,即使提前买了几斤,也是节前走亲戚用的。
等走完亲戚,月饼就所剩无几了。那个年代,每家都有姊妹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孩子的,三八五除二月饼一下就分光了。
记忆中那时的月饼真的好吃,都是纯香油的,浓香酥甜闻着就让人流口水。不像现在油料丰富,有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
好吃,但不经吃,中秋节拽也拽不住一晃就过了。
02
继续着吃红薯、啃窝窝头就咸菜大葱无奈而又无力改变的日子。
那时和村里的小伙伴玩起来无忧无虑,下河摸鱼,上树用面筋粘知了(蝉),到地里偷生产队的红薯烤着吃,雨后天晴到河滩上挖野菜、槐树林里采毛菇……
我家村西头,有一条不知流淌了多少年的大河,叫废黄河。那时在河道里文物部门还发掘到一条古木船,用人挖了好长时间,古木船上发现一把古铜剑,听说是宋代的。
大河两岸长满了粗大的槐树,还有能编篮筐的各种藤条树,郁郁葱葱,浓绿茂密,进到槐树林里看不到太阳。
每到夏天,河道上空就有飞机喷洒防虫药物,飞机飞得很低,机身快要挨到树叶了。我们在下面追着飞机跑,飞机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夏天的槐树林里阴凉爽快,每到下雨过后,树上,还有树下的土层里,有好多大绿豆虫。
我和小伙伴必去抓大豆虫,把抓到的大豆虫放到上衣还有大裤衩子的布兜里,大豆虫贴着身子拼命地蠕动着,两手还要不停地把爬出布兜外的豆虫再捏入布兜里。
现在想想挺瘆人的。
回到家里让母亲处理下,去掉豆虫头部,把豆虫身体从里翻到外,露出一层白花花厚厚的油脂,放进锅里煎到金黄色,香喷喷的好吃极了。
儿时的小伙伴,几乎都吃过煎豆虫大餐,还有鸡蛋蒸蘑菇,香的让我吃不够。
生活虽然苦点,平时都有个精神支撑,天天盼望着冬至快快到来,能吃上猪肉饺子。
记得小时候老跟着我爷爷玩,一到冬天,爷爷在村里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和爷爷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爷爷—爷爷—啥时候过‘通知啊’。”爷爷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快啦—快啦—”
那时候听大人们说冬至冬至,当时也辨不清楚这两个字音,我就听成了“通知通知”,和爷爷就闹着“过通知通知。”
直到我上了高中时,村里年纪大点的老人见了我还在调侃说:“过通知通知”,哈哈哈……
03
有一次傍晚,我从外面玩耍回来,被父亲好好教训了一顿,原因是偷吃了小弟弟的白面馍馍。
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幼小的孩子营养跟得上,就买一两个白面馍馍储存起来,等哭闹时,就用白面馍馍掰掉几小块,放到一个小碗里,倒上热水泡泡,再加点盐滴几滴香油,来哄喂孩子。
我的小弟弟哭闹时,父亲拿个长杆子,把挂在房梁上储存白面馍馍的小竹篮子放下来,发现白面馍馍没有了,父亲看着我,我就承认说:“是我偷吃了弟弟的白面馍馍”。
每到腊月二十六,是家家蒸白面馍馍的好日子。村子的大街小巷,都能闻到小麦面粉通过发酵蒸熟后散发出的特诱人的白面馍香味。有里外嵌着红枣的大馍,还有鱼形状的、兔兔形状的、五星形状的馍馍等,花样繁多,一派蒸蒸日上吉庆祥和的气象。
小孩子都盼着过大年,都是掰着指头数日子,总抱怨日子长,时间过得好慢。一到春节白面馍馍能吃个够,还能吃上大铁锅炖猪肉。
到了八十年代,实行包产到户,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平常隔三差五也能吃上白面馍馍了,最差也能吃上小麦面与玉米面两掺的馍馍。和黑窝窝头终于说拜拜了。
每每想起偷吃小弟弟的白面馍馍,儿时的快乐与天真历历在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童真的年代。
每当我放学回家,总要站在堂屋里的房梁下,向上看一会高高挂起的盛着白面馍馍的小竹篮子。
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白面馍馍香味,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谢谢您的阅读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