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唐王勃古诗九日重阳节(九日重阳节是哪首诗)
导语:再探李商隐的重阳《九日》,他怼哥哥令狐绹,何以如此泼辣?
李商隐《九日》,到底是十年泉下无消息,还是十年泉下无人问?
&34;李商隐《九日》
李商隐的九日是重阳节诗作的名篇,因为唐朝重阳节是一个登高望远,祈福长寿的快乐节气,或有怀人思乡,皆表达浓厚人间情谊。但是李商隐这首九日,开启了重阳节缅怀亡者之先,且深沉哀伤。
李商隐向来以隐晦著称,但是独有这首九日,有非常强的针对性,是针对当时大官令狐绹的,令人瞠目。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如果不是第一句,我个人会认为这是私下的诗作,但是明确说,曾经和您家父亲老人在重阳节一起喝酒,那时我穿着白衣裳,而你父亲最喜欢白色的菊花,重阳节和您父亲一起赏这世间少有的白菊花呀。那么这首诗是明确写给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
因为李商隐中进士之前,十八岁,就以少年寒士,一身素净的白衣裳被令狐楚招入幕府。将军身侧,一人衣白。已经老年且权重的令狐楚将军,对李商隐简直像小儿子一样钟爱,他看重李商隐天才一样的敏锐,让他在身边起草重要的文书,而这些文书,通常是作为奏表奏章呈送给皇帝的,不仅要求文采好,还要将重要的事情表述清楚,获得皇帝的重视。
令狐楚厚意栽培李商隐,他看重李商隐的才华与气质,并用自己的关系,让李商隐尽快进入仕途。这样一个如父恩师,李商隐怎么不会感恩戴德?
那么谈到令狐楚的亲生儿子令狐绹,他实际年龄比李商隐大十几岁或二十来岁,虽然不在令狐楚幕府中做事,但是有他的优点,沉稳,少言,很早就中了进士。很长时间,令狐绹和李商隐保持着非常良好的互动关系。李商隐早年丧父他们简直就是异姓的兄弟。令狐绹看见清寒的李商隐,第一时间就是送来了冬天的棉袄。
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和大哥令狐绹共同完成了令狐楚的丧事,遵照遗愿,李商隐亲自写下将军给皇帝的遗表,令狐楚自是进士出身,且诗文具好,他却将自己的生平交李商隐撰写,他不仅信任李商隐,而且他相信李商隐对自己的了解更加通透深沉。
作为父亲最重要的幕僚加兄弟,他们的感情在令狐楚死后,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
李商隐在中进士之后,做官不顺,几乎起点就是终点,他为了生活,也为了发展,不断在各地幕府做事,重复着中进士之前的幕僚工作。但是他总是怀念令狐楚,这个他的又一个父亲。虽然现在不清楚令狐楚的墓当时在哪里,李商隐只要有空,就会拜祭。
那么这首诗的这一句,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十年泉下无消息”,这个可以说是令狐楚死后十年,再也不能和李商隐把杯共酒。
但是这句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十年泉下无人问。”这句话就相当刺激。因为这首诗是写给大哥令狐绹的。
一,你我之父亲令狐楚,没有多少人再提到他,这世界凉薄如此,当时他尽心为国,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
二,我去扫墓,没有看见你大哥令狐绹,您在忙些啥,父亲墓草萋萋,荒凉无比。
如果是第二层意思,我的天,这是兄弟间的强怼呀!
“九日樽前有所思。”
那么在重阳节这天,我端着杯子。我在怀念并且思考。
这句话信息量也非常大。
唐朝的重阳节,登高,祈福,联系友谊,可能有一个唐朝重要的内涵,现在已经湮灭。那就是,九月九日兄弟会。重阳节是兄弟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商隐特地找到令狐绹府上,不止是追怀令狐楚,而是他主动来和哥哥一起过节。
但是他端着酒杯,令狐绹并不在他对面。他面对的是一个门禁森严的府邸。他进去了,只是在一个会客的地方,等待令狐绹。但显然令狐绹不在。重阳节有传统菊花酒,这在唐宋时代是流行的轻饮料。那么就算是普通客人,菊花酒代茶饮总是必要的礼仪。
李商隐独自端着酒杯,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令狐楚老大人的院子,曾经和他朝夕相处的地方还在,只是院落锁着。
追怀父亲令狐楚,近在咫尺,却被拦着,想和哥哥叙旧,令狐绹此时在深宫陪伴皇帝,既不说几时回来,也不说回来。其实令狐绹很容易给人带信回家,但是也许是性格原因,也许是他对李商隐有意见,故意不理。李商隐在旧日庭院备受冷落。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篱。”
李商隐已经察觉了这种不把他当兄弟的感觉。这真是让人苦笑。那么李商隐做为门客来投访,也不该是如此拳头打在空气上的感觉。
他此来有几重深意,一是主动来联络兄弟感情,毕竟九日在唐朝是兄弟间的聚会,二来,肯定是想念如父的令狐楚,想在旧日的痕迹里找到精神的安慰,并且追思这个和父亲一样的将军。第三,是重点,但也不全算。李商隐十年沉落下僚,还是希望自己有所建树,大哥令狐绹这边,看有无需要他的地方。
但是对方置之不理。而令狐绹口碑也不算好,虽然被唐武宗选为丞相,但实际看重他的就是谨慎老实,这在官场颇多传言。比起令狐楚广纳贤才,令狐绹更像是一个奴才。
李商隐当然有所怨,你没有像你父亲一样有开阔的胸襟,我诚心过来拜访您,您目高于顶。我自认为自己有屈原之才,然而也只能望而却步。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
您如今高官显赫,门口都拦着人马通行的栅栏,我就是想来,也没有理由了。
据说这是李商隐久等令狐绹不归,在墙上题的诗。而据说令狐绹看见之后,默然良久,因为里面有个楚字有父亲的名讳,不便铲除,遂叫人锁了这间房子。
但是我想,这是写在纸上的。而且无论李商隐写在墙上或者写在纸上,之所以这首诗能够流传,绝对不是普通人想得那么简单。
因为只有令狐绹愿意出示这首诗,这首诗才会放在李商隐的诗集里。因为李商隐的诗,是他去世后,许多朋友鼎力收罗完成,其中就应该有令狐绹的奉献。他还是喜欢欣赏李商隐的。
而且他以垂暮之年,听到了这个兄弟的死讯。那个十几岁就来到他家的白衣少年,坎坷一生,先他而去。他又有几个像这样的兄弟?
可以说李商隐所有的诗作都非常含蓄,但是对于这个大哥,他怼的也泼辣之极,让人震惊。
这是为什么?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李商隐对令狐楚令狐绹都是有极深的感情,反之亦如此。正是这种类于亲情的关系,反而爱恨都会极其深沉。
李商隐在令狐楚死后即可娶了王茂元节度使的女儿,他或者想靠自己的奋斗,回报令狐楚家族对他的厚爱,但是他如此执着和轻率,让令狐绹觉得这是在投靠敌方阵营,要知道李商隐的进士还是令狐绹的斡旋,在那个特殊的门派党争激烈的时代。
就算是令狐绹对李商隐能够表示理解,但他所处的党争团队,也将李商隐过滤出去。而令狐绹没有父亲的能量,他的丞相之位,是皇帝看他沉稳老实,他不可能为了李商隐,去得罪他驾驭不了的党争集团。
他对李商隐的帮助仅限于在不得罪党派的前提下,安插一个看不起眼的小位置,以待将来,比如国子监博士。但是这哪里能够满足李商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渴望一试的雄心抱负?
说他无能他也认了。他恨过李商隐吗?无论于公于私他都恨,恨他凡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恨他看不清形式,恨他眼里根本没这个大哥,恨他如此尖锐无理,拿着父亲来怼他。
但是我想在他生命晚年,他听到李商隐死讯,他再也恨不起来。
这是他的兄弟,在重阳节等他,是为了看到他,想他和他的父亲。所有的牢骚和尖锐都是孩子气的,伤人,也感人。
这是这首诗和所有写给令狐绹的诗,最终由令狐绹同意,让它们流传于世的原因。
他们是兄弟。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