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是什么晚清首富胡雪岩为何嘱咐子孙(胡雪岩说的白老虎是什么意思)
导语:什么是“白虎”?晚清首富胡雪岩,为何死前叮嘱子孙勿近“白虎”
清光绪十一年,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病重,生命垂危之际,他招来了自己的儿孙,留下了一句:“勿近白虎!”的遗言后,便与世长辞。
胡雪岩(剧照)
不谈胡雪岩的儿孙有多伤心,单说胡雪岩留下的这句:“勿近白虎!”中的白虎究竟是指何物?胡雪岩死的时候又为什么要嘱咐自己的后代远离“白虎”?而不是嘱咐其他?难道这白虎很重要吗?
一、开始经商胡雪岩说的白虎,显然不可能是指“白色的老虎”,而是代指其他东西,而想要知道他究竟代指什么东西,便要先了解一下胡雪岩的生平,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去分析。
胡雪岩出生于清朝道光三年,家住安徽,胡家是一户典型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生活困苦。
胡雪岩
胡雪岩并不是胡家的长子,而是老三,虽然年纪幼小,但胡雪岩也一样要帮助父母料理家务,分担家庭的压力。
而让胡雪岩记忆最深刻的是,尽管全家都辛苦劳动,但一年到头,还是要经常挨饿受冻,看不到半点肉星。
特别是在胡雪岩12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使得贫寒的家庭更加困难,等挨到13岁时,胡雪岩再也受不了这种日子,决定出去闯一闯。
就这样,胡雪岩靠着一股韧劲来到了杭州,来到杭州的胡雪岩发现杭州虽然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有着大把的赚钱机会,却跟他没有丝毫关系,毕竟自己只是一个身份分文,又无技术的穷小子。
胡雪岩虽然满心苦涩,但并不气馁,他相信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也能成为一个大人物。为了在杭州立足,胡雪岩找到了一份在钱庄当学徒的工作,好积累经验。
胡雪岩工作认真,又能吃苦,在当了三年学徒工后,便被钱庄转正,成为了一名钱庄伙计。
伙计的名号虽然好听,但也是一份苦差事,钱少事多,还没有什么晋升空间,胡雪岩做了一段时间后,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工作是没有前途的,跟他的目标相差甚远,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辞了职,前往当地有名的阜康钱庄做工。
这阜康钱庄的老板虽然颇有家产,但却无后,一直想找一个后继人,既可以帮他打理钱庄,又能为自己养老送终,但找来找去总是不尽人意。
直到胡雪岩的到来,这个老板看他做事勤快又有条理,关键是为人也忠厚,机灵,是一个做生意的好苗子,心里高兴,在观察了几年后,便决定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
而胡雪岩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之路。
二、扩大版图胡雪岩虽然得了阜康钱庄,但在杭州也只能算是小有名气,算不得什么大人物,真正让胡雪岩走向巅峰,靠的是一个人,一个名叫王有龄的官员。
王有龄家当年也是杭州有名的乡绅之家,但因为家道中落,过得十分贫寒,胡雪岩看王有龄读书厉害,便时常资助他,和他颇有交情。
等王有龄回到浙江当官后,也不忘感谢胡雪岩的帮助,经常给胡雪岩开后门,帮助他发展商业。
胡雪岩在王有龄的帮助下,很快便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的足迹遍布浙江全境,占据了浙江当时半数的战时财经生意,成为了浙江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但好景不长,王有龄在抵抗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失败,使得城池失守,而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王有龄选择了自缢身亡。
失去了靠山的胡雪岩不得不将生意都收缩回来,自己也沉寂了起来,当时不少的商人都认为胡雪岩会一蹶不振,再也恢复不了昔日的雄风。
左宗棠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接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很是器重胡雪岩,将筹办军饷与军火的事宜,全权交与胡雪岩操办,而胡雪岩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
左宗棠的器重使得胡雪岩的生意很快便起死回生,不仅恢复到了昔日的水平,甚至还更进一层楼,不少的官员都将自己的钱财存在胡雪岩开设的钱庄里,让胡雪岩有了大量的本金。
事业更进一层楼的胡雪岩,并没有变得为富不仁,满身铜臭,反而积极地做善事,开设粥场、善堂、义塾,帮助那些穷苦百姓。
正是因为胡雪岩经常做善事,使得他在民间名声极好,不少的百姓都相信胡雪岩的钱庄,愿意把自己的钱存在胡雪岩的钱庄里,有了官府和百姓的支持,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很快便遍布全省,开始向外辐射。
同治年间,洋务运动爆发,左宗棠打算在福州造船厂,胡雪岩知道后,立即表示自己会全力协助,拿出了大量的现金,帮助左宗棠创办船厂,而这个船厂便是著名的“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
同治十一年,胡雪岩因为创办船厂有功,被同治皇帝,授黄马褂,补江西候补道官职。成为了当时最耀眼的一个“红顶商人”。
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就算是胡雪岩这种精明能干的商人,在时代的潮流中,也只是一个小石头,一碰就碎。
三、抑郁而死光绪八年,已经59岁的胡雪岩野心再起,在上海开办了一座蚕丝厂,企图垄断上海的蚕丝生意。
但胡雪岩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对手不再是清朝人,而是外国人。
因为胡雪岩的行动侵犯了外商的利益,他们开始联合起来,一起对付胡雪岩,胡雪岩人老成精,靠着雄厚的本金,和那一群外商打的有来有回,从一开始的势均力敌,到胡雪岩略占上风,胡雪岩完全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
但可惜的是,就像诸葛亮说的那样:“天意助曹,不助我”,那时的天意也抛弃了胡雪岩。
蚕丝
先是意大利的蚕丝大丰收,原材料不仅充足,还十分便宜,和胡雪岩打起了价格战,后面法国又加入战争,胡雪岩面对两个人的穷追猛打,根本不是对手,只能贱卖掉蚕丝厂,灰溜溜的退出上海。
单纯的蚕丝厂失败,虽然对胡雪岩是一个沉重打击,但也不会让胡雪岩一蹶不振,真正的打击来自于清朝的背刺。
当时正处于商战的关键时候,结果清政府的官员突然联合在一起要取出存在胡雪岩钱庄的钱,而且还利用官位,对胡雪岩进行敲诈勒索。
已经60多岁的胡雪岩在苦苦支撑了数个月后,也终于抵不住四面八方的压力,宣布破产,他的商业帝国也一下全面崩盘。
而清廷看胡雪岩没有了利用价值,也毫不犹豫地将他抛弃,把他革职抄家,就这样,胡雪岩奋斗了一辈子的家产,一下就付之东流。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坚强的胡雪岩也承受不住,一病不起 并于光绪十一年,郁郁而终,在临死前,唯有一句:“勿近白虎”的话语留给自己的儿孙后代。
而关于胡雪岩留下的“勿近白虎”这句话,也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他告诫自己的后代远离钱财,将“白虎”比做了“白银”。
白银
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逐名利是所有人的本能,但在封建社会中,没有与“利”相匹配的“权”,那么这个利,便是浮利,并不牢固,很快便会被别人夺走。
就像胡雪岩自己一样,就算自己精明能干,将生意做得再大,可面对朝廷和官员的剥削,也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商业帝国坍塌,自己落的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所以胡雪岩才会将“白银”比做“白虎”,形容银子害人不逊于猛虎。
二是则是代指官场。
胡雪岩的成功,是因为官员,如王有龄,左宗棠,而他的失败也是因为官员,甚至他自己也是官员。
可结果呢?在晚清那个政局腐败的情况下,一入官场便身不由己,在清朝官场上被人肆意践踏,被人随意玩弄,最后再被人随意地丢在一边,可以说,官场是胡雪岩得到希望的地方,也是胡雪岩最后失去希望的地方。
而正是因为见识过官场的黑暗,所以胡雪岩才会将官场比做“白虎”,择人而噬,毫不留情,希望自己的儿孙后代,能当一个普通百姓,安稳的过完一生,便是最好的结局。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