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朱元璋为啥当和尚(朱元璋为什么出家为僧)

导语:朱元璋为什么窝在寺庙里做和尚,不出来争夺天下?

中国有句俗话:“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中,那些行动最早、呼声最高、实力最强的往往是死得最惨的。

秦末的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何等意气风发!

唐末的黄巢,一句“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样豪情万丈!

然而,都逃不出兵败身亡的结局!

枪打出头鸟,还是缩头好

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同时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黄河多次决口,天灾人祸,出现了“剥数食其皮,掘草食其根”的境况。

元朝末年,各地起义群雄并起

公元1351年,以韩山童、刘福通等为首的白莲教,打着“明王出世”“弥勒佛降生”为口号,拉开了起义的序幕。张士诚兄弟、浙东方国珍等不属于白莲教系统的也乘机起兵。在很短的时间内,各地群雄并起。

此时的朱元璋在干什么?为什么没参加起义军?

朱元璋在皇觉寺做和尚

过了几年放牛娃生活的朱元璋,在父母、兄长相继过世后,此时,正在皇觉寺内做起了吃斋念佛的和尚。这时候的朱元璋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意图。当然原因很简单:起义是要承担风险的。

对于一个随时都可能掉脑袋的事情,谁都会仔细斟酌。朱元璋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反而是一个稳重、善于隐忍的人,同时,他也明白“枪打出头鸟。”

朱元璋深知此时参加起义军并不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其一,虽然元朝已是大厦将倾,但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一个王朝的积淀不容小觑,面对这些起义军,元帝国总是要做一番拼死挣扎,矛头自然指向人气最高、实力最强的义军。此时,义军必将承受旧势力的疯狂反扑,自身尚且难保,更别谈积蓄力量、发展壮大了。

其二,元朝之亡虽属必然,但并起的群雄所盼望的是“逐鹿天下”的局面,声势太盛的义军必然被各地群雄视为最大竞争者,难免遭到各地诸侯的群起而攻。

拿元末来说,起义最早、人气和呼声最高的韩、刘二人,最终落得兵败身亡的结局。鉴于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明智的。

朱元璋具备逐鹿天下的资本他有见识。数年的流浪生涯,朱元璋的足迹遍布各地,尤其对淮西一带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他有人手。朱元璋在做放牛娃的时候,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并成为要好的朋友。日后,这些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他有本领。从《御制皇陵碑》一文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还是有些文采,有一定文化的。在黄觉寺蛰伏期间,朱元璋发奋读书,广泛涉猎各类书籍。而年少时的苦难经历,更是铸就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这一切一切都在后来朱元璋称霸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没有后顾之忧。此时的朱元璋父母已逝,迥然一身,了无牵挂。没有家庭与亲人的束缚,他已敢于放手一搏;在乱世之中,朱元璋大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朱元璋是成佛还是举枪?

成佛还是举枪,这对于朱元璋来说从来不是问题:成佛是暂时的,举枪则属必然。

朱元璋虽身在佛寺,心却无一日不想着那尘世间的种种,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做好了举枪的准备,但他依然蛰伏着,时刻关注着时机的变化,等待着一个供他横空出世的绝佳机会。

不计后果率性而起的从来不是英雄,而是莽夫;只有那些善于忍耐,懂得把握时机的人才是真的英雄。

本文内容由小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