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和顺应的区别(表示顺从迎合的意思的词语)
导语:迎合与顺从:女性成长必须脱掉的第一层枷锁
《不焦虑的生活——14步带你回归平静》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件职场事件,想通之后,让我的内耗都变得通透。
某天中午,领导忽然临时让我参加一项走访工作。这项工作本不属于我的岗位范围,但是我有能力处理,我当时内心并不想接,但是我总觉得这是领导在器重我,我要懂得为领导分忧,所以我硬着头皮接下来了。结果是走访顺利完成了,但是属于我的工作因为当天我不在,我回去后处理时已经超时,我接到这摊烂摊子,心态也崩塌了。
这让我回想起,在学习的时候,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是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长期引以为傲,并将这种应试教育中的备考思维、不出错的迎合思维,带到了工作当中。
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了一年半,我成功晋升到仅次于总监的组长职务,开始带下属,开始独立负责双11、家装节、618等这样的大型营销节点内容运营项目。与此同时,巨大的不适开始蚕食我,我不厌其烦地压榨自己的时间为组员兜底;对于别人的过错一概不予指出,默默承受并且矛头指向自己;加班越来越晚,价值感越来越低。我开始感到自己跟其他同事不一样、无法承受日复一日的工作(尽管是自己的喜欢的,并且具有晋升前景)。最终,我只能选择从一家头部电商公司辞职。
仿佛,一切事情都朝我倒来,我只能被迫迎合、顺从、忍受,最后被压死在内心干旱的土地上。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是认知行为和习惯性防御出现了偏差。
温柔、善解人意、随和……一直是我的个人标签。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起过:其实我讨厌这些标签。我想变成一个“恶人”,不那么道德,不那么善良,不那么纯洁,这样的我就能活得更加自在。
一向被称赞的我,会顺理成章地认为,只有那个道德、善良、纯洁的我才会被赞成,才会被社会和群体接纳;如果我变得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唯利是图、钻空子等,我就会被社会边缘化。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矛盾。到底我应该成为天使还是“恶魔”?
天使的我是不会拒绝领导的要求、我应该处处为被人着想、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为组员兜底。“恶魔”的我则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遵从内心的想法,我可以跟同事协商、可以向领导要求公平分配工作、可以理解对方的难处的同时选择是否伸出援手。
当一个“恶魔”是会让我感到不适的——因为我觉得,公开跟他人沟通、叫板、咨询是会招致不公平对待的。
举个例子。在面对领导叫我跟进某一项额外的工作时,我总觉得领导会以各种理由来“要挟”我去处理,我是不可能说得过领导的。因此,顺从是一个比较省力的策略。再举个例子,在面对工作分配不清晰的时候,我总觉得如果我直接让领导进行工作分配,这种直接和主动会让我被分配更多工作,并且在重新分配的当下,我总会因为头脑不清楚被“宰”。为了避免这些危险的发生,我更加倾向于选择私底下沟通解决。
因此,“恶魔”的我掌握了众多策略,比如“商量解决问题”、“向上级报告并要求重新分配利益”、“日常补偿”、“倾听别人的难处,理解对方真正在意的是什么”等等,当我存在“天使”认知的时候,我是无法使用的。
一直在“恶魔”和“天使”之间反复思考,并且在行动上以“天使”认知要求自己,让我陷入了内耗。
当年那个品学兼优,备受赞赏的孩子,有多么快乐,当我采取同样的策略面对这个社会,就有多难过。因为,你只是被看不见的规则逻辑困住了,你以为社会还是那个单纯的校园,会因为你考了几次高分,就将你捧上神坛,全校敬仰。我们的社会其实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丛林的法则从来都不只是迎合、忍受、顺从等防御,而是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一方面去防御,一方面去巩固、去创造、去强化。太敏感的人始终会受伤,因为敏感就会过分防御,防御就会故步自封并且严重内耗。
怎么做?
第一,先通过行为功能分析,止住泛滥的负面情绪。
第二,停止习惯性防御,减少迎合。
第三,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本质上,做有建设性的事情。
第四,不要再过分注意对方的态度。
只有纠正认知,破除固有的习惯性防御,针对问题本身而不是针对情绪黑洞,才能找到工作生活的意义,找到有内耗的根源并作出建设性的改变,提升生活工作的效能感。
本文内容由小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