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有没有城隍庙(乌鲁木齐建设路城隍庙包子)
导语:你不一定知道乌鲁木齐的那些事(2)城隍庙
乌鲁木齐昨年的城隍庙,在全城数十座寺庙中,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它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这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深红的廊柱,金黄交错的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的雕塑像群,是边城雕刻与雕塑工艺美术的精粹,极富特色,可与内地大中城市的城隍庙媲美。
城隍庙位于大西门里(现中山路新中剧院址),坐北向南,有三个大圆门,正中的砖门楼上镌有“城隍庙”三个金色大字。进了庙门下台阶,约七八层,庙内分前庭、东侧院、大殿、后殿。前庭是南北方向的古戏园,戏台在南面,从中门进庙由戏台下通过,场内东西两侧有观戏楼,均为女观众席。一般庙戏场中无座位,大方砖铺地能容纳上千人,戏台上有几个顶天柱,雕龙刻凤,雄伟异常,并悬挂一块大匾,上写“观人观我”四个大字。场内高大天棚中间的横梁上,悬挂一块上写“天下为公”的大匾;天棚两边的横梁上,挂着卸任官员捐献的“保境安民”、“神灵默佑”之类的匾额。
年代久远,照片无从考证
木殿胸立于台基上,为重檐歇山顶,阔五间深约四间。廊柱上有天津金屯等人书写的两幅楹联,具体内容是:
其一,秉公无私,不阿崇正,本神正人先正己;
彰善瘅恶,感而遂通,告尔通古以通今。
其二,明哲戒淫而保身,万恶淫为首;
圣人以孝治天下,百行孝当先。
大殿内有城隍爷的雕塑像,殿内光线阴暗,供桌上四个黄铜古蜡扦上,整日烛火烨烨,烟雾腾腾,大有阴森意味。后殿有城隍奶奶,东侧院是后期迁来的娘娘庙。大殿与后殿之间的两侧东西配殿,是“阴曹地府”十殿阎君的泥塑想群,下面是“十八层地狱”惩治恶人的各种刑具和场面。
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庙内钟磬齐鸣,香烟缭绕,虔诚的善男信女们和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城隍庙庙会,据说是城隍爷出巡之日(民间称出鬼会),要唱三天庙戏。到了这天中午12时,城隍爷亦如人间帝王偕同城隍奶奶,各乘坐哄抬大轿,由化妆的宫娥彩女簇拥,牛头马面开道,旗幡飘展,戈戟高擎,执事齐整,招摇过市,经大十字、北大街,出北门至行宫庙(现光明路市规划局一带)。城隍爷与城隍奶奶在行宫庙住一夜次日返回,沿路唢呐喧天,鼓乐齐鸣,鞭炮震天,鬼卒狂舞,街道两旁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从关于昔日城隍庙的介绍中,不难看出当时生活在乌鲁木齐的居民们,信奉迷信的人不少。封建统治者利用人们的愚昧状态,强化迷信手段,城隍庙的修建就是一例。作为历史掌故对此加以记述,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会有帮助。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