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秦在沧州境内设置了3个县其中一个县22个(沧州在秦朝是什么名字)

导语:秦在沧州境内设置了3个县,其中一个县2200多年一直沿用原名至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今沧州市境内最早设置了武垣、柳县、南皮三县。

这三个县,南皮一直延续到现在,是沧州境内最早载入史籍建县最早且2200多年从未改名的古邑。武垣县在历史发展中被河间县所取代,成为河间市的前身。而柳县则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不复存在。

(一)

早在秦建立前的战国时期,周显王十九年(前350年),前燕既设置了武垣县,并在今河北肃宁县垣城南村位置设城邑。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武垣属赵国。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仍在此置武垣县,属巨鹿郡。汉初属河间郡,后改属涿郡。新莽时期,武垣改称垣翰亭。东汉改属河间国。三国魏移治今河间市南城南12.5公里处,以其城在旧城东,称为“东武垣”。北魏曾为河间郡治。隋开皇三年(583)武垣县治迁至瀛州城(今河间市),属瀛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武垣县改名河间县,仍于东武垣置武垣县,贞观元年(627年),武垣县并入河间县。武垣县作为最古老的县,延续了近千年,转身成为河间县的前身。

武垣城遗址位于今肃宁县县城东南偏北方向7.8公里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武垣城,肃宁旧城,在今治东南,旧城周十六里,内有子城,周三里。整个城垣用土方版筑夯实而成,城深池阔,由牙城和外郭组成。牙城也叫内城、子城,外郭就是外城,或称为大城。

古城总体格局分为内外两城,形制皆为正方形。外城每面墙均为一点七五公里,总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内城每面墙各长零点五千米。

昔日城内的建筑今已荡然无存。

 (二)

春秋时期(前681年),齐桓公北伐山戎至此,筑一城,在该地给军马修制皮革盔甲,其遗址被后世称作古皮城。

公元前221年,秦在古皮城置南皮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汉景帝元年,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侄子窦彭祖,被封为南皮侯,建立南皮侯国。其后,南皮侯国传三世,汉武帝元鼎五年,南皮侯窦桑林因“坐酎金”被免除南皮侯爵,南皮侯国因此被废除。

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三国时,南皮属魏国。

北朝东魏时(534年—550年)郡治移至东光,古皮城遂南移,县城迁于现址。原城即废。

隋唐时约三百多年内,南皮曾几次反复归冀州、景州管辖。北宋时期,南皮县属河北东路沧州。元朝时,南皮县归属中书省河间府沧州管辖。明朝时属京师河间府沧州。

自东汉至北朝东魏几百年间,朝代不断更迭,郡界及名称有所改动,郡治却一直设于古皮城未变,直到北朝东魏时南移现址。

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已建邑3000多年、置县2200多年、曾为郡治500多年的古老南皮,发生和演绎过诸如齐桓公北伐山戎缮修皮革、曹操计破南皮城、明靖难之役等许许多多颇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涌现了“文以服众、武以威敌”的西周内史大臣尹吉甫,唐代地理学家贾耽,清末重臣张之洞,大革命时期的“南皮骄子”张隐韬等叱叱风云、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创造了被“诗仙”李白赞为“魏晋风骨”的“南皮高韵”,并使之传为千古文坛佳话;也留下了犹如钓鱼台、古皮城、石金刚等不胜枚举的文物、胜迹、遗址。

古皮城遗址呈方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26米,面积19.8万平方米。城东北隅有高出地面8.5米的“望海楼”遗址。城四面有城门(缺口)宽27—28米。城墙为土筑。城内有东西纵贯土路一条,人行小路两条。

西侧有土丘,为石崇宅,有绿珠楼遗址,再往西为范丹居,城南有隽不疑墓、城北有射雉台等遗迹。

远远望去,它如一座突兀的小山,静静地卧伏在平展无垠的大地上。

(三)

秦公元前221年置柳县,故治在今黄骅市羊二庄镇张八寨村南。因有柳河而得名,原齐郡地,后从齐郡分设济北郡,柳县属之,是沧州境内最早置县之一。

据《盐山县志》载:“柳县之置,古于高城,盐山。县治当以为数典之祖。东汉县废并于章武……为河海之大埠,秦始皇二十六年置。”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柳县撤消并入章武县。

柳县古城遗址呈方形,城墙大多无存,残存北城墙东西长480、宽7、高0.7~1.5 米。在柳县故城遗址曾多次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

柳县延续了258年。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