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哪首诗)

导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槽,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先说结构

这首诗总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两章为第一部分,后面三章为第二部分,节奏非常鲜明,前面节奏快,后面节奏舒缓。

第一部分用了24个字,写清楚了战斗动员、战前准备、战争原因、入伍出征,甚至包含了战争结果,在最后两句转向了自己,写到“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第二部分用了36个字,写了自己忧心的内容和原因,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联想到在远方的人,有空间和时间的交织,有对现在的忧伤和未来的担心。

总体上来说,第一部分用很短的篇幅简单叙述了事情,而后面用相对较长的篇幅,写了自己的感受和期望。而事情是一个可能时间很长,从古代打仗的节奏来说,可能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前面的快节奏,似乎也说明了外物的驱动有时候是不需要思考的,是受到情绪的调动就跟进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群情激愤,就跟着跑了。但是到了个人感受上,就有了挥之不去的烦恼,久久不能平静的感受、心情和思绪。

再说情感

有人说这首诗里包含了一种困难,困难就在于一个集体的主要矛盾和自己的主要矛盾的是不能够相匹配的,春秋无义战,因为某些人的利益或者“诸侯国”的利益而发动战争,甚至穷兵黩武,导致个人在这样的洪流下,只能随波逐流,被裹挟着,痛苦着,有家不能回,有人不能见,战死他乡,甚至无人收尸,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有人说这首诗中的主人公表达了一种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是脱离于“诸侯国”的利益的,超脱了这种利益的关系,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的自然和谐。

有人说这首诗中的主人公的期望和集体的期望是得到了统一的,没有国,哪儿有家?虽然是看起来“忧”,但是其中从“死生契阔”中,又有一种豪迈。

字斟句酌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槽,我独南行。

这里有一个“独”字,正是因为这里说了我独自南行,才有了后面的那么多的思绪,这个独字跟后文进行了呼应。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这里写了战争的过程、原因、结果,开始将镜头拉向了自己,说明了“忧心有忡”原因,是“不我以归”,意思是我没有办法回去,不让走也逃不掉。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居无定所,也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丢失战马,丢失战马的时候恐怕我也战死了吧。到哪儿去帮我收尸呢?在树林之下。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这里仅列一种。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里第一次开始写心理活动,重点关注对象在自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里是写心理活动的第二章,引入了另外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有人说是战友,有人说是妻子,也正是有人认为是妻子,我们通常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成一个爱情、婚姻的期望或祝福语,也开始脱了里这首诗,有了特殊的含义。

这首诗给了我们很强的空间、时间感,死生是时间的伸缩,契阔是空间的伸缩,执子之手,很近,与子偕老很远,有空间的远,也有时间的远。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最后算是一种感叹,似乎也有无奈,有无奈又有一种坦然。太辽远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时间太久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坚守诺言。再次体现了空间、时间,在这广阔漫长的空间和岁月里,我真的没有活过吗?我真的没有坚守诺言吗?其实我恰恰是在坚强地活着,坚守着诺言。

最后把自己同空间、时间结合在了一起,但是又不能结合在一起,这种冲突和矛盾还是存在的,空间太大,时间太久,仿佛都是无限的,而作为人又是那么有限。

回到生活

读到这里,虽然感觉起来会有一些伤感,但是整首诗给人的感觉又是美好的,谁说“苦”不是一种味道?而谁的生活又不是这样五味杂陈呢?是否真的有作者这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勇气?

当今的生活,普通人不再经历战争,可是似乎在生活中,这样的关系也是经常存在的,集体的主要矛盾和个人追求的主要矛盾的并不匹配,现实和个人追求的不匹配,广大的宇宙和渺小的自己的不匹配,可以说无处不在,多数人都是在这样的无奈中纠结着、痛苦着、生活着、坦然着。只不过有些人能够想明白,有些人想不明白;有些人有勇气,有些人没有勇气;有些人能够统一,有些人不能够统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本文内容由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