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千年古刹独乐寺教案设计(独乐寺的历史)

导语:千年古刹–独乐寺

千年古刹独乐寺教案设计(独乐寺的历史)

梁思成先生称独乐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寺庙历史最早可追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独乐寺因相继被日本学者关野贞以及中国学者梁思成调查并公布而闻名海内外。

独乐寺山门为庑殿顶。脊作鸱尾,青瓦红墙。南面有匾额曰“独乐寺”,相传是严嵩手笔。端详整个建筑的比例权衡,与明清建筑大异,至为庄严稳固。在小建筑物上,施以四阿顶,世所罕见。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面阔五间(20.23m),进深四间八椽(14.26m)。外观2层,有腰檐、平坐;内设三层(中间有一夹层)屋顶为九脊殿式样(清称歇山顶) 。这座建筑的特色是中空,四周设两层围廊,空间构思独特。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为宋《营造法式》中,称为&34;结构中的&34;式样,并在二层形成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16m的辽塑11面观音像。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由于上层和夹层的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它经受了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验,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斗拱的种类有24种。上檐柱头辅作(斗拱)双抄双下昂,昂尾压在草栿之下。补间辅作只一朵,下面承以斗子蜀柱或驼峰。

梁架分明栿及草栿两部分,仍用叉手与托脚。大部天花用平暗,仅当心间中央用八角形藻井。

1972年1月在观音阁下层四壁新剥出了十六罗汉和两天王壁画。两天王所执法器和璎珞上的金饰皆使用了沥粉。壁画人物的风格和山云形式、青龙细部都与十一面观音立像背后的倒坐观音塑壁相似。十六罗汉下部世俗男像中屡见有元代流行的斗笠帽,许多妇女的衣饰也和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壁画的描绘相似。据壁画的题材和第一尊罗汉下方的供养碑记推测,新剥出的壁画,为明代中叶重描内层的元代壁画,而内层元代壁画的主要内容,又来源于元以前所绘的最内层壁画。

关于独乐寺寺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其一,因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一棵参天而立的大杜梨树,以“杜梨”的谐音而取名;其二,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度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其三,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最后一种说法流传最广。

本文内容由小开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