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广州泮塘五秀是什么(广州泮塘五秀的做法)

导语:广州泮塘五秀

泮塘位于广州市西郊,远在十世纪初是南汉末代帝王刘鋹御花园“刘王花坞”的旧址一部分。现在泮溪酒家对面的那一座“文塔”脚(云津阁),过去还有一块刻着“刘王花坞”的石碣。在清代,泮塘属南海县恩洲保辖下十八乡之一,也是十八乡中最富庶的乡。据当地老人说这十八乡系包括:荷溪、三圣、半塘、(泮塘)、三洲、彩虹、南岸、澳口、源头、西场、增埗、西村、黄圣堂、三元里、瑶台、沙涌、棠下、棠溪、佛蛇岗。百年前之“三元里平英团”就有不少是来自这十八乡的居民。

  泮塘原名“半塘”,今之泮塘五约的闸门还保存刻有“半塘”二字的石牌坊,后来又为什么会把半塘改为“泮塘”呢?一说是“泮”字比较典雅和有吉祥之义的原故。旧时科举考取生员谓之“入泮”,所以当时的学宫亦称泮宫”,但是在何时才改为泮塘?根据现在荔湾湖公园旁恩洲直街的“仁威庙”(建于乾隆年间)楹联的文中有“龙津连泮水”之句,可见十八世纪时以有“泮塘”之称了。

  泮塘不但因有荔枝湾胜迹而出名,而且以盛产“五秀”而闻名中外。“五秀”是:莲藕、荸荠(马蹄)、菱角(红菱)、茨菇(慈姑)、茭白(茭白笋;茭笋)等五种水生蔬食。“五秀”俗称“五瘦’,意思是这五种水生蔬食都是瘦物。据说前清光绪初,有几位文人来泮塘看竞渡,曾问乡人:各池塘所种的是什么?乡人以“五瘦”对,那几位文人谈论:唤作“五秀”更为雅致,从此“五秀”便叫开了。

  关于“五秀”的移种原地,有一段传说,据云“五秀”原是邻近龟西峰禅寺的寺僧在寺前池塘种植的,号为“五仙果”,作为四时供奉佛前的蔬果品(西禅寺旧址,在现金花街兴起里西边,清乾隆时,有一位至善和尚曾到过该寺)。

  “五秀”的每个品种具体介绍:

  (一)莲藕

  泮塘农家在过去以莲藕为主产,有较久的历史,岭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曾有这样的叙述:“泮塘是刘王花坞故址,在城西六里,自浮丘以至西场,自龙津桥以至蚬涌,周围廿里,多是池塘,故其名曰半塘。土基肥腴,多膏物,种莲藕者,十家有九家……。”又有诗云:“采花莫采叶,采叶恐伤藕。……”“莲白多生花,莲红多生子,采白莫采红,留红在叶底。”诗中对白莲和红莲的生态作了简要的辨证。同时说明长藕的是白莲,所开的花是可以摘取,但不能把叶过早地摘去,否则会妨阻藕的生长;红莲是长莲子的,如果摘去它的花,就长不出莲蓬结子了。

  莲藕,各地有各地的佳种。所选的品种,主要是需要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就泮塘而言,以“海南洲”和“丝苗”两个为主要的品种。此外又有一名“京塘藕”,是从花县京塘引种过来的。在过去泮塘原有几个有名的大莲藕塘,所种的藕特别肥大而且含淀粉多。泮塘塘藕的特点是煮熟后呈茶红色,而别的地方则呈蓝色;泮塘的干藕片贮藏后,一年内不会回潮变软,别的地方的藕片则容易发潮。

  莲藕可称浑身是宝的水生植物,除藕身和莲子都是既供食用,又供药用之外。其余藕节、莲子心、莲蓬、莲梗、莲叶等都可供药用,另外,藕和莲子还可制中式糖果。藕制成淀粉是泮塘特产之一的藕粉与泮塘马蹄粉齐名,远销国外各地。藕粉越旧越好,陈年藕粉用开水冲服可治久痢,腹泻。据老一辈的人说:以前归德门(现一德路)附近曾有一家专营泮塘藕粉的小店,售价是根据藕粉所贮年度而定,确是二十年以上的旧粉(甜品),每碗售价高达白银五元。

  广州市民对藕节和莲叶,有普遍的应用。每食莲藕多留回藕节,密封在盛盐陶器里,到用时抓一小把来烧粥或者煮水饮,据说可以坠火消炎。当小暑和大暑那一天,多爱用鲜莲叶,冬瓜和苡米烧汤或煮粥,以消暑气。茶楼酒家的夏令食品,有用鲜莲叶包裹的“荷叶饭”,又用干莲叶来包粽子和烧烤肉食,都别饶香味。

  (二)荸荠

  荸荠,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州人因它的外形,称为“马蹄”。生于池沼或栽培在水田里。它的块茎呈椭园球状,表皮赤褐色,一般在秋冬季生长最多。主要品种有二,一是桂林马蹄;二是水马蹄。泮塘所种的以水马蹄为主,利用生长期短,产量高,含淀粉多,宜于研制马蹄粉,每当收获季节,除小部份供应市场作蔬食之外,一部分用作研粉或在冬至后加工为糖马蹄,作为明春的年宵糖果。

  泮塘马蹄粉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颇受国外亲友欢迎的土特产。三、四十年前,泮塘有几家专营马蹄粉的店号,如李权记,李卓记、合栈等,兼营零售和批发,或直接出口外销港澳、东南亚、美国和加拿大各地。他们除设有加工场外,还收购附近农民单干户的产品。

  马蹄粉以冬至前所晒的为最好,叫“即年的冬前粉”,粉色纯白,而且耐藏。隔年粉色稍差,所蒸的马蹄糕韧度和香味也不及即年粉。马蹄粉同时是茶楼酒家的主要用料之一,有各式各样的马蹄糕,有些作菜肴的粘稠剂。解放前,泮塘的莲苑和泮溪两家茶楼的肠粉特别爽薄,就是用一定比量的马蹄粉加入米浆里而制成的。

  (三)红菱(菱角)

  菱角,属菱科。菱的果实,计有两种,一是红菱,又名五月菱;二是大头菱,又名七月菱。红菱肉白,脆嫩可口,含淀粉比大头菱低,主要供蔬食用。泮塘所产的主要是红菱。大头菱外壳比红菱硬,肉色微黄稍实,多用于加工淀粉。

  红菱从定植至初收是一百三十天左右,收获期6-8月,亩产二千五百斤至三千斤。

  (四)茨菇

  茨菇俗称“慈菇”,属译泻科水生宿根植物。泮塘栽种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品种有“白肉”“蓝肉”“沙菇”等。泮塘所产的白肉茨菇,白皮白肉,体积比其他大可与江浙的著名良种“苏州黄”相媲美,而且耐藏。

  茨菇同莲藕、马蹄一样,可供制成中式糖果,作为年宵品。过去所制的茨菇只选其小如桂园(龙眼)的来制成,并以不损坏其蒂苗为上品。但近来很少有这种糖茨菇在市面销售了。

  茨菇主供蔬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是水生植物中较优良的营养品,也是我国的特产。

  (五)茭白

  茭白,学名“菰”。菰的嫩根茎,一般叫作“茭笋”,开花后所结的实,叫作“菇米”,均可食。茭白的用途主要供蔬食,叶似蔗荚,多数种在浅水塘沼。栽种时把种苗分为若干小束,分植于塘中各小墩上。在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的培土,使其根茎易于繁殖,到收获时才选择肥嫩的逐个摘取。留种的方法是用收获后所剩下的株根,分种在塘边或田基边四周,至明年才分株定植于塘中各小墩上。

  泮塘五秀中,供单独入馔,而且可作时令上菜的,只有茭白一种。它的用途与竹笋大至相同,例如有:蚝油茭笋,虾子茭笋、鼓油王茭笋,鱼肉酿茭笋、肉类炒茭笋丝或片等等。因此茶楼酒家尤其是地处泮塘的泮溪酒家,每当茭笋新上市时,便把它作为时令菜谱中的名菜。过去莲苑茶室曾在店门摆出醒目的广告牌写着“新鲜茭笋上市”,并在本市报纸刊登广告,借以招徕顾客。

  泮塘的“五秀”之所以出色,有其特殊的优越地理条件。泮塘近西边一带地方,在很久以前原是海滩,又与人口最密集的西关地区毗连着;而西关一带的街巷污水都是流经泮塘里的大河涌而出海。所以基底肥充足,同时还有用不尽的粪溺有机肥源。

  在泮塘的池塘,占可耕地达85%以上,因此水生植物特多,而且生长特别好,“五秀”亦因此而得名,但是,自从引进了西洋菜和通菜以后,由于每年可收获多次,经济收益比起种“五秀”为多,由是西洋菜和通菜逐渐变为泮塘的主产农作物了。

  我们曾经了解到泮塘仁威庙(供奉北帝)是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还供奉孔子和关羽、有联曰:“仁敷四海;威振三城”),其规模虽小于附近之陈家祠,然其中有些建筑艺术品是陈家祠所没有的。例如庙门前檐下长达十公尺的原件雕花衬板,以及峙立庙前的一对雕龙石柱——华表,由于楼宇的扩建,街道狭窄了,这对石柱现在却成了阻碍交通的拦路石。如果把它移放于荔湾湖公园的适当地方,既可保存历史文物,又可使公园增添异彩。当然,仁威庙里还有不少有保存价值的文物,如数尺高的铜香炉等等。但现在庙已变成一间塑料工厂,再经过“十年浩劫”,纵然能幸存的亦多是残缺不全了。

(来源:荔湾区政协)

本文内容由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