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是明什么帝(明朝朱佑樘是一个这样的人)
导语:朱佑樘是大明少有的明君,为何庙号却很一般称其为“孝宗”?
按封建礼制,皇帝去世后,即位的嗣皇帝要为他作一个盖棺定论的总结,在汉唐时期通过皇帝的谥号就大致能得知他一生的功过得失。但随着皇帝谥号字数越来越多,谥号反而不如庙号更为简洁。一般情况下,庙号都是以“文、武、成、仁”等字加上“祖”或“宗”,如“成祖”就是朱棣的庙号。
纵观古代帝王,庙号所用的字大多高大上,而以“孝”字为庙号的皇帝实不多见。“孝”虽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美德,如果放在普通百姓身上那无疑是一种高贵的品格,可要是以帝王而论,治国平天下则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以“孝”为庙号体现不出皇帝的雄才大略。历史上仅有三位以“孝”为庙号的皇帝,而其中就有一个被誉为“中兴大明”有为明君——明孝宗。
众所周知,明孝宗朱佑樘是明代少有的明君,他在位十八年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许多重大的贡献,可为何他死后的庙号会是“孝宗”,而没有采用更好的字眼呢?说起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朱佑樘的胸怀了。明孝宗朱佑樘是一位心胸宽广的皇帝,他克制、宽容的美德不论是在明代,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并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和效法。
孝宗即位后,连续惩办了外戚万喜、万通、万达、太监梁芳等人,使宪宗以来日渐颓废的明王朝重新走上了振作之路,孝宗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称赞。万喜等人都是万贵妃的弟弟,他们依仗万贵妃的权势,胡作非为,扰害民间,而且勾结内监,盗取内库的宝物。
说起万贵妃,熟悉明史的读者都知道,她是宪宗最宠爱的妃子,专横跋扈。而且万贵妃和孝宗之间有着深仇大恨,因为万贵妃曾经害死了孝宗的生母纪淑妃,就连孝宗本人也差点在没出生之前就险些被堕胎。孝宗被立为太子时,万贵妃又屡屡鼓动宪宗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这种深仇大恨,放在哪一个人身上都不会无动于衷,一旦得势必会痛下杀手。但孝宗即位后始终没有拿万贵妃开刀的想法,可朝臣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孝宗皇帝之所以惩罚万喜、万通、万达等人,是拿万贵妃开刀的先兆,所以他们纷纷上疏孝宗,请求声讨死去的万贵妃。
弘治初年,监察御史曹璘首先发难,他在给孝宗皇帝的奏疏中不仅陈诉了孝宗生母纪氏的死是万贵妃一手制造的,而且还揭露了万贵妃在世时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由此他请求将万贵妃的谥号予以削夺。接着又有徐顼上疏,他的奏章更具体,除了历数万贵妃的诸多恶性之外,还特别请求把万贵妃的全家和给纪太后治病的御医,统统拘捕拷问,以便查出纪太后的死因。
关于孝宗生母纪氏的死,史传不一,有人说她是被万贵妃派人毒死的,有说是被万贵妃派人暗杀的,还有说她是为避免万贵妃的迫害而上吊自尽的。不管哪一种说法,万贵妃都是其中的关键人物。正因为如此,所以朝臣们都把矛头指向了万贵妃及其党羽,并提出要效法历史上削谥号的先例,将蒙骗宪宗、扰乱朝纲的万贵妃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削去。
朝臣们的奏疏说得都是实情,请求削去万贵妃的谥号也合情合理。当然,孝宗也不是圣人,他内心十分痛恨杀害自己生母的仇人万贵妃,所以他很想接受朝臣的建议,大笔一挥,削去万贵妃的谥号,将万氏一族治罪。
但孝宗毕竟是一位有主见的皇帝,他转念一想,觉得这样做似有不妥,如果按照朝臣的奏疏追查起来,势必牵连甚广,而且又必然牵扯到宪宗皇帝的诸多失德之事;二是追查起来有悖于儒家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道德准则;三是宪宗皇帝生前专宠万贵妃一人,如果削去她的谥号,不仅会违背宪宗皇帝的意愿,而且还将涉及明朝的一些典章。
经过这一番考虑后,孝宗最终还是放下了个人恩怨,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以“违先帝之意”为由,下令不再深究万贵妃,由此,万氏家族才侥幸逃过这一劫。
由于孝宗在处理万贵妃这件事上采取了克制、宽容的态度,所以他备受人们的赞誉。在他死后,人们给他的庙号加上了一个“孝”字,称为为“孝宗”,看来,孝宗朱佑樘的这个“孝”字,里面确实隐含了大学问、大气魄。
本文内容由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