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水稻的种植过程有哪些(水稻的种植方式是什么)

导语:水稻的种植,科学种植才是硬道理,先来学习合理密植和施肥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合理密植和合理施肥的内容。合理密植是农业"八字宪法"的组成部分之一,因地制宜合理密植能够增产,是在于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制造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供给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促使穗多与穗大的统一,粒多与粒重的统一,从而获得高产。

秧苗浅插,有利于其早生快发,从双季稻本身来说生育期比较短,由移栽到成熟短的仅七十多天,长的也不过一百天左右,所以早生快发可以争取时间早分蘖,多分蘖,并容易长成大蘖和壮集,成穗率高,穗型大,这样相应的产量就高。因此,合理密植和秧苗浅插,是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密植

构成水稻高产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要达到一定的产量,每亩要有相当的基本苗数,才能达到一定的穗数。根据我们的实践,要获得一季亩产超千斤,每亩必须达到三十至三十五万穗,大穗型品种也不能少于二十五万穗。合理密植是达到在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穗数的有效措施和保证。但怎样才能达到合理密植呢?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不可太密。插得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养分竞争激烈,阳光照射不到稻株的基部,以致使水稻生长细弱,造成倒伏,达不到高产;但若插得过稀,则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光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达不到每亩田三十至三十五万穗的要求。而且无效分多,消耗养分多,妨碍有效分蘖的充分发育,穗小粒少,照样达不到高产。

(二)适时浅插

采用矮秆品种,还要特别注意浅插。秧苗插得浅,能促使水稻低节位分蘖,利于其早生快发,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达到高产。若插得过深,稻子就高节位分蘖,这样不但分囊少,而且无效分蘖多,生长细弱,影响产量。

到底插多深为好呢?我们坚持做到三把关:一是六不插:北风大雨天不插,早季稻青蛙不叫不插,秧苗叶色不正常不插,过夜秧不插,没施"送嫁肥"的秧苗不插,有科草和带病的秧苗不插;二是拔好秧:拔秧要整齐、不折腰、不破肚、不带土,捆秧松紧要适当;三是在插秧时要做到两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用磷肥沾秧根,促使插下的秧苗早生快发;百分之百用八百倍的"乐果"溶液洗秧,消灭病虫害。严格掌握插秧规格,做到行与行、丛与丛、埂边与中间深浅基本一样,达到全面平衡。为了保证插秧质量,我们每年在插秧前都要举办插秧骨干学习班,用骨干带动群众,用典型带动全面,切实按规格、保质保量插好。

二、适时适量合理施肥

"积肥如积粮,粮在肥中藏,冬春肥满坑,秋后粮满仓。"这些话说明了肥料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多积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是不是肥料多了,就一定会高产呢?这还要看施肥是否恰当。肥料是物质因素,是有利的一面,但是肥要靠人去施,物的作用要靠人的作用去支配,肥料虽然很多,如果施肥不恰当,片面强调多施肥料,会使水稻疯长,反而会造成减产。所以说:"肥是农家宝,要靠施得巧,人勤肥料足,施好产量高。"由此可见,不但要多积肥料,而且要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

(一)多积肥料

肥料是水稻生长发育的"粮食",是促成穗多、粒多、粒重高产三个要素的重要保证。要夺取水稻高产,必须有充足的肥料。根据我们的实践和经验,要获得亩产超千斤,必须施足二十斤左右的纯氮。因此,我们首先抓好广开肥源、多积肥料,为水稻准备充足的"粮食"。

(二)合理施肥

在肥料充足的情况下,要合理施肥,防止肥多成"灾"。早稻因生育期、分期短,生育过程气温变化是由低到高,前期肥料分解慢,根部吸收力弱,中期要控制无效分;后期气温升高,有机肥料大量分解出来,能够保证水稻后期生长的需要,所以要做到:"施肥技术巧在先,足头控尾巧中间。"

即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分化肥,中期颜色退淡,后期看苗施肥。绝对不施过头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基肥和分集肥占总施肥量的百分之八十,分化肥占百分之二十。

晚稻因生育期长,生育过程气温的变化是由高到低,前期气温高,肥料分解快;后期气温低,肥料不易分解,又是稻子成熟期,正需要肥料。因此,晚稻施肥与早稻不同,要做到:"两头重,中间控",要比早稻多施一次壮尾肥。基肥和分囊肥占的比例比早稻要小,占总施肥量的百分之六十,分化肥和壮尾肥占的比例比早稻要大些,占总施肥量的百分之四十。基肥足主要是"保苗攻囊",促进秧苗插后能早生快发、迅速返青、生长、分;另一方面还能为整地达到深、肥、烂、平创造条件。施分囊肥主要是"保集攻穗",促使分蘖早而多,增加穗数。施分化肥和壮尾肥主要是"保穗攻粒",促使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合理密植和施肥的内容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了哈,掌握好这两个重要要点,水稻才能长得好哦,好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咱们下期再见!

本文内容由小冰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