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导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区别与联系

一、目的:弄清概念、厘清关系、掌握方法、制定指南、严格实施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要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概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之一。双重体系构建对企业来讲不是新事物,而是OHSAS18001中4.3.1要素的深化、是AQ3013中“风险管理”要素的系统和细化。无意增加企业负担,而是精准治安和源头预防的具体落实。但是,任何管理水平的提升或更新均需要大家认识再提高、掌握再专业、执行再规范!

二、区别与联系

风险分级管控是管控过程,基于风险的非强制性思维;

隐患排查治理是管控结果,基于后果的强制性思维;

基于风险:对生产现场焊接切割作业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安全间距问题,国外一般不做硬性要求(我国的安全规程要求,二者间距不少于5m,二者距离明火间距不少于10m。),所以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二者都是放置在一个推车上使用的,当然防倾倒措施、现场警示标志和灭火器材是要求企业要考虑的。美国对高处作业的高度标准是以1.8m为起点的(因为他们根据人机工效学实验发现,按照人体登高作业时,一旦坠落,势能的转换,与地面的撞击力完全可以使人受到伤害。甚至一些企业自己设定的高处作业管控高度为1.6m。而我国的规定是距离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

基于后果: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仓库爆炸事故为例,虽然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中规定:距离不少于1000m的字样,其实该起事故的爆炸威力的波及范围接近3000m,当然如果在1000m之外的话,损失程度会大大降低。但是即使该仓库满足1000m的要求,仍然规避不了3000m的爆炸波及范围。

这里,顺便声明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提到的是“防火间距”而并没有对“安全距离”提出要求。而防火间距是为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危险品仓库距离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仅为50m)。也就是说:防火间距其实是经验距离,而安全距离则是数学概念。前者是半定量(或定性,属于经验要求),后者是定量(需要根据爆炸当量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是客观要求)。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