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恭慎勇直和礼的关系(恭慎的意思)

导语:善读「论语」8.2:恭慎勇直须合义,笃亲厚故民兴仁

上一章:善读「论语」8.1:泰伯三以天下让,可谓至德也已矣「泰伯篇第八」2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

孔子说:“勤勉而不合义则劳费,谨慎而不合义则畏缩,勇决而不合义则为乱,性直而不合义则急躁。为政者亲厚家人,则民风渐趋于仁;为政者不弃故旧,则民风便不凉薄。”

【注释】

“恭”,谨慎勤勉。因后句有“慎”,故此处专指勤勉而言。

“礼”,指一切合义的制度与规范。孔子曰:“礼以行义”,“无礼”,即不合义。

“劳”,劳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葸”,音“洗”,畏惧、畏缩。

“勇”,气也。有果决、果敢之义,故译作“勇决”。

“绞”,急也。急切、急躁。有人作“尖刻”解,也说得通。但为人急躁则言语易伤人,行事易莽撞,含义更广,故从前者。

“君子”,此处指有位的为政者。

“笃”,厚也。亲厚、厚待。

“亲”,此处指亲属、家人。

“兴”,起也。盛也,举也。故译作“渐趋于”。

“故旧”,即故交旧友。现代也常见用,可不译。

“遗”,亡也。遗弃,舍弃。

“偷”,薄也。指为人凉薄、冷漠薄情。

【评析】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虽然可适用于任何人,但结合后四句的内容来看,前四句也应当主要是针对为政者而言的。毕竟为政者才是施行仁道政治的关键。

仁者必有恭、慎、勇、直之品格,但有恭、慎、勇、直之品格者却未必即是仁者。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可见,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都必须要“约之以礼”,才能够不悖仁义。

为政者之所行若勤勉而不合礼义,则徒然耗费民力,以至大量的生命,却根本无助甚至有害于民众的福祉。比如,秦王嬴政便可谓“恭”之甚者。他为政勤勉,仅用十年时间就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专制皇帝。但秦始皇之行却是典型的“恭而无礼则劳”。汉初名士贾谊在其《过秦论》中评价秦始皇道:“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加之秦二世“重以无道”,“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以致“兵革不休,士民罢弊”,“而天下苦之”。终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究其原因,就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恭而无礼”之弊竟至于斯。

孔子主张“临事而惧”,就是说行事要谨慎,不可莽撞。但这种谨慎是为了更好地行义,若徒有谨慎而不行义,则是“见义不为,无勇也”,也就是“慎而无礼则葸”。

纣王有万夫不当之勇,《史记》载其能“手格猛兽”。但纣王“无礼”,以致天下大乱,遂成就“暴君”之千古骂名。此即“勇而无礼则乱”。

若为政者“直而无礼”,则行事必失之急躁莽撞,既不讲究行动策略,也不考虑行为后果,想一出是一出,拍脑袋就决策。近代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惨痛教训,可谓殷鉴未远。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谓“笃于亲”,即是善待家人,亦即“孝悌”。为政者能以孝悌为天下垂范,自然有移风易俗之效,可使民风渐趋于仁。是以“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同样,为政者若不以富贵而弃故交旧友,则民风自然也就会少一分势利凉薄。是以“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其实,一部近现代的中国史,满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的实例,也满是“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的反例。只是限于当前的审查环境,无法为读者细细解读,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本文内容由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