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什么意思(绵绵葛慕在河之浒其中葛慕指的是)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夜读《诗经》: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绵绵葛藟,在河之浒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什么意思(绵绵葛慕 在河之浒其中葛慕指的是)

在海南的时候,从姑姑家楼下的菜园里发现了一颗野葡萄。累累的果子紫着,于杂草丛里,于远离故乡千里的地方,竟然见到童年的野葡萄,让我一下子惊喜地喊出了声。摘一颗放进嘴里,一种丰腴的甘甜。诗经里也有一种野葡萄,不过不是这种,人家在里面叫葛藟。

是啊,野葡萄在诗经里叫葛藟,但诗经里的葛藟却是愁苦的。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初读此诗,正读中学。一下子,就被诗歌里那白描手法所写出得巨大沉重深深震撼了。这个人该是遇到怎样的挫折,才能“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母”、 “谓他人昆”,然而他人“亦莫我顾” “亦莫我有”“亦莫我闻”! 远离兄弟、飘泊异乡,六亲无靠,生活无着,不得不乞求于人,却得不到人家的一丝怜悯。语句简质,直书其事,却包含着无限屈辱和痛楚,飘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跃然纸上,千载之下,读来犹能使人动容。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绵绵不绝的葛藟对照兄弟的离散,繁茂葛藟对照自己的忍辱低眉,忍辱乞求却被冷漠以对,一唱三叹,一波三折,读得人心里沉甸甸的。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牛运震《诗志》评曰:“乞儿声,孤儿泪,不可多读。”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沉痛语,不忍卒读。” 是啊,不忍读,不忍听。但这悲声当年的 葛藟一定是听到过的,它也不忍吗,所以选择了沉默,而只是任由“葛藟”这个名字,让唯美寄情的诗性意识,从苍茫烟雨浸透的大地上飘渺扶摇?

四野里缠绕漫生,葛藟绵绵。生于山坡、林边或路旁灌丛中的葛藟,其乳名“野葡萄”却如此普通,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想象和自恋,它属于一切想到它看到它的人类或者非人类。斗转星移,万物有灵。正是这种无法割舍,无法忘记的柔软线条。在很多后世的诗歌里,葛藟的影子上,总隐含一种坚韧的性情,这是见到“葛藟”这字眼,让人觉得亲切的地方。也许,生命越普通,就越具有神性。

【诗经•国风•王风】里的葛藟,洒满忧愁和悲凉,流离失所、求助不得的痛苦布满了野葡萄的每一个叶片。后人以“葛藟”借指流亡他乡者的怨诗。 明 归有光 《叔祖存默翁六十寿序》:“顾今垂老不遇于世,无以庇其九族,有《葛藟》之悲。” 清 何壮能 《族谱序七古长诗》:“擕儿扶老奔遐陬,悲歌《葛藟》失恃怙。”但诗经里不仅仅是只有葛藟,这部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更是一个果蔬飘香的菜园子。我们的祖先在这大自然的园子里,逐兮笑兮,舞兮蹈兮,自在歌哭。

书上说葛藟又称“千岁藟”,民间还称割谷镰藤、栽秧藤。落叶木质藤本。叶广卵形,夏季开花,圆锥花序,果实黑色,可入药。翻遍史书,《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左传•文公七年》:“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 杨伯峻 注:“葛藟为一物……亦单名藟,亦名千岁藟、虆芜、蓷虆、苣瓜、巨荒,属葡萄科,为自生之蔓性植物。” 宋 王安石 《重游草堂寺次韵》之一:“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沉。但流传最久远的,依然是诗经版的“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是的,这是诗歌的童年,最真最纯的想法,思无邪。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反映了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并认为葡萄为延年益寿的珍品。岂止是珍品啊,是大自然对地球上生命的一种恩赐,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蝴蝶可以授粉,蜜蜂可以采花,蚂蚁,青虫可以吃叶、吃果,一代一代的小孩子更是可以青梅竹马,乐享童年。在草丛里发现一株野葡萄,对一个孩子是多大的惊喜?对一群孩子又是怎样的共同回忆?春末开碎白花,秋时串串黄豆粒大的绿果果,会变成绛紫色,果子里汁不多,酸里带丝丝的甜味。小小的葡萄籽在小伙伴们抢着摘,抢着吃的游戏里,是不是也沾满了诗经最早的味道?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没事的时候,翻翻诗经,翻翻本草,油脂商业味之外粗糙山野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在那些包含了自然音乐声的句子里,总忍不住百感交集思绪万千,百草中那些轻柔或粗砺,那些清凉或苦涩,无关乎人性善恶,它们被记录下来,用简约朴拙、传神自然、深意潜藏的古风流韵,让我们知道来处,不忘初心,天人一脉,敬重自然。这么一想,生活在《诗经》里的植物,是幸福的,让我们隔着几千年,细品之,遥想之,书写之,依然觉得亲切和温暖。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夜读《诗经》:绵绵葛藟,在河之浒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