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他人解放自己作文(宽恕他人解放自己的例子)
导语:宽恕他人,解放自己
你是否恨过?或者,你是否依然在恨着,无法释怀?无法释怀父母在童年时对自己的不管不顾;无法释怀父母之间相互怀疑,不断争吵的嘈杂给自己带来的阴影;无法释怀曾经最好的朋友一声不吭地拉黑自己,最后越走越远;无法释怀某一刻的自己不愿从梦中醒来,怕梦一醒,就全没了;无法释怀被信任的人欺骗;无法释怀自己的苦苦哀求被他人笑话,真心被践踏的时刻。我们都会经历痛苦,受害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面,但没关系,受害后我们如何生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也就来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 ---- 宽恕。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关于宽恕的研究。心理学也注意到宽恕,并将之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现代结果表明,抓着愤怒与怨恨不放会提高焦虑症、忧郁症、失眠症的风险,也可能罹患高血压,偏头痛,心肌梗塞甚至是癌症。心理学家福瑞德·鲁斯金在《原谅的好处:健康和幸福的科学处方》一书中写道:“根据严谨的科学研究发现,宽恕训练能减轻忧郁症、增强希望感、缓和愤怒情绪、增进心灵交流,并增加情感上的自信。”由此可见宽恕的益处之大。
宽恕是什么呢?宽恕是受害者从对侵犯源的负性情感联结中解脱出来从而降低了疏远、伤害或报复侵犯者者的愿望,同时也提高了善待侵犯者的意愿。宽恕分为两种,有条件的宽恕与无条件的宽恕。小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如果你跟我道歉,我就原谅你。”这是有条件的宽恕,而无条件的宽恕则是没有任何要求就宽恕了他人。我们可以设下宽恕的条件,但是伤害我们的人却可以决定要不要履行我们开的条件,无论如何我们依然还是那个人的受害者,换言之,我们把决定权交给加害者,自己从本质上并未脱离受害者身份,因此并未真正的宽恕。但或许你会问:“若我无条件的宽恕他,那是不是代表我是懦弱的?”不,不是这样的。当你看见那些自己亲生儿子被杀害的父母宽恕了凶手,当你看见被性侵的妇女宽恕了犯罪者,你会觉得宽恕的人是懦弱的吗?不会,你不仅不会如此,还会对他们从心底里泛起敬意。因此,宽恕不是懦弱的表现。“那如此,加害者的行为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宽恕而更加放纵呢?”真相是,人永远必须和自身行为的结果共存,而宽恕也不是放纵。
那我们该如何宽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历程:
1、把事情说出来
找一位你信任的人,用陈述事实的方式把真相说出来,或许你没法有条理的把事情讲出来,但没关系,你只需要陈述事实,说出真相。除了你信任的人,你还可以考虑向加害者诉说,以通话或是书信的形式。然后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当我们诚实道出自己蒙受的伤害与损失时,这些伤害与损失对我们的影响力就会削弱。
2、正视内心的感受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会有不同感受,而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正视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愤怒,或是悲伤,或是恐惧,或是痛苦,当我们将它说出来时,就开始在平复这份创伤。
3、予以宽恕
予以宽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快速就能决定就能做到的事,这需要我们不断说出事实,不断正视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才能真正的宽恕加害者,真正的释怀过去。当你不再诅咒加害者甚至能祝福加害者时,恭喜你,你已经宽恕了。
4、重建或放下这段关系
当你宽恕加害者后,你们之间的隔阂或许就此不见,而你们的关系也会在宽恕的过程中更加牢固。然而,或许在这次过程中,你对你们的关系进行了严肃的考虑,最后决定放下这段关系。你可以选择不再相见,但只有当加害者或那段遭遇不再占领你的情绪时,你才真正的放下了。
宽恕是侵犯后的认知-情感转变,受害者对其所受的伤害做了现实的评定并确认侵犯者的责任,慷慨地选择“一笔勾销”,放弃报复或对侵犯者实施其应得惩罚的需要,消除了与侵犯有关的消极情绪,并从本质上脱离受害者这个角色。朋友们,宽恕不仅仅是宽恕他人,还是解放自己。我们不会再受制于痛苦的过去,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揭开伤口,独自掩面哭泣。我们会在看见伤疤时淡然微笑,会放下过去自由地再次开启自己的人生。
希望读完这篇文章,会借助这四个历程来解放自己!
本文内容由小芦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