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灶神的来历简介(灶神的原名叫什么)

导语:「百万英雄」这些神仙是怎么来的——灶神的来历

灶神,全称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也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

灶神的崇拜应源于人类发现、利用火来驱兽、熟食。但到称为灶神时,应在家庭形成后,或已经筑灶煮食之时。灶神的起源很早,商朝已开始在中国民间供奉,《礼记》中说:“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指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犯了错误,即使向上天祷告也没有用”。但是人们一般认为的则是,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那儿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凡人“无所祷也”。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葛洪在《抱朴子·微旨》中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

灶神在秦汉以前就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户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是谁?古代有不同说法。

《事物原会》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淮南子·泛论篇》:“炎帝作火而死为灶。”高诱注:炎帝以火德为管理天下,死后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有人据此认为灶神就是火神,是这一自然力崇拜的产物进入人类居住空间后的变体。由于炎帝为"火德之帝",祝融为"火官之神",所以都被奉为灶神。

《礼记·礼器》:“奥者,老妇之祭也。”郑玄注:“老妇,先炊者也。”《仪礼·特牲馈食礼》:“卒食而祭爨、雍爨。”孔颖达疏:“爨者,老妇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是说灶神既非火神,亦非灶的发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女神——“先炊”,因为烹调须在灶上操作,所以对她的祭祀表现为祭灶。西晋司马彪说:“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也有称灶神为火精宋无忌的。也有灶神是一对夫妇(即"灶公灶母")的说法。《荆楚岁时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灶王经》说天下灶君,以种火老母为尊。有人认为,这是“灶君奶奶”的由来。

还有更有趣的说法,《酉阳杂俎·诺皋记》认为:灶神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关于这个张单,中国民间另有个传说:说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顺公婆。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移情别恋妓女海棠,回家休了丁香。丁香嫁给贫穷老太婆打柴的儿子。海棠好吃懒做,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流浪讨饭。腊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张),所以玉皇大帝封他为灶王。

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贪官,生性最馋,每天须找美味食用,百姓不堪其扰。后一位神仙幻变的民女将他掴到锅台上,变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

冀中平原家家有敬灶王的习俗,传灶王爷、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义》中,姜太公所封的张奎和其夫人高兰英。

道教学说出现后,灶神变成玉皇大帝派到人间考察民情的司命之神,民间也大抵接受这一说法。

在民间传说中,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这一天称为“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也有人用酒糟去涂灶君称之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以便少打几个小报告。一般家家户户都贴年画灶君,两边贴有对联,最常见的就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祭灶神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

宋朝诗人范成大有一首叫《祭灶祀》的诗,把中国民间灶神的习俗刻画得入情入理、淋漓尽致。在老百姓眼里,灶王爷并不是纯粹的铁面无私,也不是专打小报告的卑鄙小人,而是一位通情达理、圆滑世故、稍加贿赂就替人消灾免祸的好好先生,很迎合普通群众的世态。全诗如下: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