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对教育的启示(归因错误的例子和原因)

导语:维纳的“归因理论”:家长的错误归因,是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元凶

有些家长总喜欢给孩子灌输这样的理论,就是跟孩子表示只要考试通过了,那么孩子想要做什么都行。这样的办法很容易让孩子成为应付式的学生,每次考试只是变成了应付,而不是针对自己个人能力的测试。

案例分析:

闺蜜就是这么跟自己的孩子说,平时怎么玩都可以,然而考试一定要及格。闺蜜只是单纯地说了这么一个条件,导致孩子只知道要通过考试就行,平时很多时候都是应付式学习,加上孩子本身就有不错的聪明劲,即使是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到不错的成绩。

不过幸运的是,孩子到了高考仍旧取到了不错的成绩,就在闺蜜庆幸自己的教育方式成功的时候,问题却发生了。那就是孩子在大学完全放纵自己,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因为闺蜜曾经跟他说过,只要高考通过了,自己就不管他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前面闺蜜每次都是说到做到,所以孩子就真的以为大学没人管了。就像是那个高考钉子户张非一样,虽然考了很多次都是考进了名校,然而却因为沉迷游戏而多次被开除。

而闺蜜的孩子与张非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34;,在这里家长不妨了解一下,这个哈佛大学数学家维纳所说的归因理论。

维纳的“归因理论”是什么?

维纳表示人们之所以能成功,要归因于能力、运气还有努力等等六个因素,而这六个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能力就属于内部因素,而内部因素的特征就是不可控制,也就是说,你不能控制孩子的能力有多强。而努力则是外部因素,也就是说,这个因素只要家长教育得体,那么就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影响。

因此,如果家长活用归因理论,就能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然而生活当中,却有不少家长错误运用归因理论,而让这个理论变成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元凶。

有哪些属于“错误归因”?

1)过于夸奖孩子的能力

不少家长在孩子成功的时候,把孩子的成功归于孩子的能力,那么孩子就会真觉得自己是天才,不用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这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负面,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眼高于顶。

2)赞美时机不恰当

家长不是不能夸奖孩子有和别人明显不同的强项,然而要选对方式夸奖,如果说家长在孩子已经骄傲的时候夸奖孩子,那么就会导致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强于常人,甚至因为自己的能力而沾沾自喜,反而让孩子变得不愿努力。

3)错误的引导

孩子如果认为自己的能力异于普通人,而家长又没有及时作出引导,那么孩子也会加深这样的印象,因此,家长要悉心观察孩子的举动,如果说孩子真的有这样的想法,要做好引导且纠正的准备。

错误的归因对孩子并没有好处,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高骛远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家长要选好时机采用归因理论,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家长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第一:不要否定孩子的能力

虽然孩子的能力不能过分夸奖,但是家长也不要否定孩子的能力, 应当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普通人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失败只是因为努力和运气等内外在因素的缘故,并非能力与他人有悬殊,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受挫而无法重新站起来。

第二:多夸奖孩子的努力过程

孩子如果努力了,那么家长要知道夸奖孩子的努力过程,因为这会让孩子加强对努力的正面印象,让孩子知道努力而得到的成功除了来之不易以外,还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美。这样的话,孩子下次会更加愿意通过努力来完成更加艰巨的任务。

第三:鼓励孩子正确努力

如果说孩子平时不知道如何努力,那么家长应当要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说孩子不愿意努力,经常懈怠或者放弃自我,那么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因此,家长应当用鼓励且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试着通过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

结语:

语言的力量非常强大,家长要有这样的认知,这样才不会因为自己随便的一句话而加深孩子的误会。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有眼高于顶好高骛远等毛病,家长则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后通过正确的归因理论纠正这些问题。

本文内容由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