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都在干什么(研一干啥)
导语:研一的你们都在做什么?导师直言:别着急,做好该做的事
入学已经2月,不少硕士生进入课题组/团队后,发现读研不是想象中的一回事。没有晦涩的课题,也没有高大上的课题,甚至学习室都没有分配座位。
聊到学习室分配座位,必须得多说两句。大部分课题组的实验室、学习室区域有限,仅仅是安排少量流动座位给撰写论文、查阅文献的学生。大部分人是常在实验室,不会安排固定位置。
那么,这个时候硕士新生们在做什么呢?通常是以下的“小事”,比如:
1.阅读文献。也许说阅读不合适,通常导师们说的是“精读文献”。
开题之前,阅读文献可以了解其他团队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简单的重复研究是科研工作中的忌讳。
部分课题组的氛围非常好,研一新生在精读某个研究方向的大量文献后,整理凝练成一篇高水平的综述,甚至是IF>10的一区期刊。这样的综述将是日后学生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引言部分。
2.协助师兄、师姐开展实验,熟悉实验技能。
导师们不会安排新生给老生“打下手”,通常是学生吉安自己沟通的结果,尤其是大课题组中不同导师的学生会抱团在一起。
之前,也有发生过师姐师弟间的矛盾。比如说,不少人觉得询问老生一些问题,却不愿意指导。人际交往,如情商,也是读研的一部分,一样需要学习。
我想说的是协助开展实验,不是简单的洗瓶子、粉碎样品等机械工作,而是借助这样的机会学会对应仪器的测试方法,相关实验的设计。
同时,要和师兄、师姐多沟通,了解清楚她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了实验能取得什么数据,如何处理分析数据,数据上升或下降的可能原因等。
3.专业课程学习。
专业课程中“概论”其实是最有意思的,比如说专业内的大牛导师每个人都给上2节课,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科研进展和发展展望。
之前我也发过一篇文章,介绍研一的课程成绩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最低也要做到不挂科。而且,不少课程重点是介绍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值得认真学习。
当然,研一阶段很多学生还参与了课题组的日常事务,如协助导师申报课题项目(收集文献等),课题组报账。也有些学生会参与学生会、党支部的管理工作,寻找机会提升或锻炼自己能力。
另外,不少硕士新生研一期间和导师的接触并不多,往往会造成不少问题。因为她们关于导师的很多信息,都来源于之前的师兄、师姐,如导师性格不好,喜欢组会骂人等。
记得小西读研、读博时,实验空闲之余几个人一起说导师“坏话”很有意思,而且这个传统也会延续到毕业之后的相聚中。比如,××学生的导师给学生发了补贴,我们什么时候发放啊。
因此,研一期间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失望、迷茫、焦虑等。相信这也是很多研一学生,尤其是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的体验。比如说,之前双非院校的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进入985大学读研,发现进来2个月啥都没做,不得劲。
在我看来,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指导模式,没毕业之前谁也不好下定论谁优秀。共同点是研一阶段打好基础都非常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何要产生“失望”的情绪呢?
记得我自己研一时,同样在做类似的这些事。进入研二后,自己开题后发现之前精读文献、实验技能/专业课程学习真的很有帮助,尤其是试验方案设计一次就得到导师认可。不能说毕业时有多优秀,但是也不比其他硕士差。
你们还记得研一时,懵懂小白的自己做了什么吗?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